短句屋 > 国学 > 民俗 >

三大鬼节之一寒衣节的传说

时间: 伟杰 民俗

寒衣节,又称“十月朝”、“祭祖节”、“冥阴节”、“秋祭”,是我国传统的祭祀节日,相传源于周朝。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三大鬼节之一寒衣节的传说,欢迎学习,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三大鬼节之一寒衣节的传说

三大鬼节之一寒衣节的传说

给死人送衣服这一习俗,据说是由孟姜女首开先河。

相传,秦始皇时期江南孟家湾住着位孟员外,老夫妻相敬如宾,亲密无间,常常在后花园赋诗作画。有一年老员外在假山旁种了棵葫芦,枝蔓粗壮,叶子繁茂,有的蔓竟顺墙爬到隔壁姜家。串到姜家的蔓结了个大葫芦。到秋后,老员外对姜家说:“将葫芦剖两半,你家一半我家一半。不料葫芦里有个白胖胖十分可爱女娃娃,经协商由孟家扶养,取名孟姜女。光阴荏苒,转眼,这女孩就到了十八岁,长得婷婷玉立,知书达理。一天孟姜女在花园池塘边打捞落水的扇子,恰巧被逃避徭役、躲在花园树丛里的范喜良看见。

喜良是个英俊青年,孟家就招他为婿。不料,正当两人拜堂成亲之时,追兵赶到,将范喜良抓到北方去修万里长城。孟姜女日夜思念丈夫,悲痛万分。有一天,江南飘着雪花,朔风阵阵,孟姜女打了个寒颤,心想几年来丈夫的衣服早已磨破了,哪能敌得住北方凛冽寒风,便决心给丈夫做身寒衣亲自送去。于是棉花厚厚地絮、针线密密地缝,把思念丈夫的一片深情缝进寒衣里。寒衣做好了,她告别父母,背着寒衣,踏上千里迢迢送衣的路途。一路上,有时阴雨连绵,泥泞遍地,步履艰难;有时狂风骤起,飞沙走石,天昏地暗;有时山高路险,荆棘丛生,猛兽出没;有时大雪纷飞,冰天雪地,寒风刺骨。尽管历经艰险,但孟姜女心头仍抱着一个坚定信念:尽快让丈夫穿上寒衣。可是,当孟姜女来到长城脚下,才得知,丈夫范喜良在一年前的冬天,活活地累死了,尸骨就埋在万里长城底下。

孟姜女一听,不禁放声大哭。她边哭边双手拍打城墙,高喊着”范喜良“的名字,孟姜女哭一阵惨死的丈夫,骂一阵残酷的暴君。突然,天空中风暴嘶吼,大海上怒涛翻滚,紧接着,天崩地裂一声巨响,一段万里长城塌了,从里面露出一具白骨。孟姜女守着这白骨一连哭了七天七夜,之后将寒衣烧掉,只见那寒衣缓缓飘起,又渐渐下落,围着孟姜女转了三圈,之后便稳稳落下,覆盖在白骨上……

孟姜女万里寻夫送寒衣的故事,在长城内外广泛流传。有一首民歌这样唱道:”十月里鞭蓉十月一,家家户户缝寒衣,人家丈夫把寒衣换,孟姜女万里寻夫送寒衣。“

长城内外的父老乡亲便将农历十月一日孟姜女送寒衣的这一天,称为”寒衣节“,之后,相沿成习。每逢十月初一,人们都要用五色彩纸剪裁寒衣,到坟头上将其烧给死去的亲人;也有人将剪制的寒衣,悬挂在小树枝上或插在坟头。这么做,虽然具有明显的封建迷信色彩,但另一方面也寄托了人们对故去亲人的缅怀之情。

寒衣节是什么节日

是北方的一个节日,可以理解为北方的“鬼节”。

1、农历十月初一是中国传统的寒衣节,又称秋祭、鬼头日、十月朝、祭祖节、烧衣节、授衣节等,因为在鬼节这天祭祀祖先的虔诚标志之一是哭,所以又叫“哭节”,与三月三、清明、中元节并称中国四大鬼节。

2、农历十月初一,谓之"十月朝"。我国自古以来就有新收时祭奠祖宗的习俗,以示孝敬,不忘本。古人们也在农历十月初一用黍矐祭祀祖先。农历十月初一祭祀祖先,有家祭、也有墓祭,南北方都是如此,今天江南的许多地区,还有十月初一祭新坟的习俗。

3、寒衣节也是中国传统民俗,在我国古代民间将寒衣节与春季的清明节、上巳节,秋季的中元节,并称为一年之中的四大“鬼节”。同时,这一天也标志着严冬的到来,所以也是为父母爱人等所关心的人送御寒衣物的日子。

寒衣节祭祀有什么讲究

一、寒衣节祭拜时间要注意

祭拜在祠堂中或牌位前,在这里的天魂可以时刻沟通到,则无论早晚都可以。

无祠堂无牌位,在少有人的路口(或路边),仅有晚上能顺利沟通到天魂,则仅在晚上祭拜。

二、寒衣节祭奠注意事项

1、不能为突然死亡的人祭拜。

2、在祠堂或牌位前祭拜时并无太多其他流程,上香三支,烧纸时呼唤祖先并许愿庇佑家人即可。

3、在地上结界,画一个不封闭有小开口的圆圈,让先人能够获取祭拜福报;先在圈外烧些纸,犒赏五方土地和虚空过往;在圈内烧纸,请土地和虚空过往将这些福报带给先人;烧纸时可向祖先许愿保佑。

寒衣节的风俗有哪些

山东淄博习俗:农历十月初一日,是人们上坟祭祖的传统日子,多供以秋季丰收之物,意在报告祖先全面收成完毕。这天上坟除了烧纸以外,还用彩纸剪做衣帽,焚于墓前,有“十月一,上坟烧寒衣”之说,意为祖先捎去过冬衣服。桓台居民多是用“煎馅食”祭祖。淄川除了上坟祭祖以外,还于傍晚到野外路口,为没有后人的死者祭祀,添“御寒衣”。

老北京人的习俗:过去北京有句谚语叫“十月一,送寒衣”。这种风俗早在明代就有了。刘侗的《帝京景物略》中写的很详细,所谓“识其姓字辈行,如寄书然”等等。意思是天气冷了,一家都穿新衣了,也应该给死去的亲人寄点寒衣去。每年到十月初一,人们总是预先糊好“寒衣包”、“金银包袱”,在包袱外面写上地址,某某人收,然后再焚化了。十月初,送了寒衣之后,据说在清代,还要颁发历书,各处书局刻印出售。旧时的北京,大小胡同中,常看到有人背一个布包,手中拿一叠子历书,一边走一边叫卖:“卖皇历,卖皇历。”这也算是旧京的一景吧。

老南京的“寒衣节”:是日,人们把各色彩纸糊成的冥衣,装在一红纸袋里,上写亡者的身份和姓名。初一当晚,把纸袋供在堂上祭奠一番,然后拿到门外焚化,以示对亡人的记挂,祈求赐福保佑,并把刚收获的赤豆、糯米做成热羹尝新。

山西寒衣节习俗:晋南地区送寒衣时,讲究在五色纸里夹裹一些棉花,说是为亡者做棉衣、棉被使用。

晋北地区送寒衣时,要将五色纸分别做成衣、帽、鞋、被种种式样。甚至还要制作一套纸房舍,瓦柱分明,门窗俱备。这些纸制工艺品除体积缩小之外,看上去比真房院还要精致漂亮。

寒衣节民间祭祀讲究

准备供品

一般在上午进行。供品张罗好后,家人打发小孩到街上买一些五色纸及冥币、香箔备用。五色纸乃红、黄、蓝、白、黑五种颜色,薄薄的,有的中间还夹有棉花。晌午吃过饭,主妇把锅台收拾干净,叫齐一家人,这就可以上坟烧寒衣了。

进行拜祭

到了坟前,焚香点蜡,把饺子等供品摆放齐整,一家人轮番下跪磕头;然后在坟头划一个圆圈,将五色纸、冥币置于圈内,点火焚烧。有的人家不但烧冥币,还烧用五色纸糊成的豪宅、汽车等“奢侈品”,一边烧,一边念叨:“某某呀,你活着时辛苦操劳,死了就好好享福吧,住豪宅,开宝马,风风光光,气死阎王!”生怕亲人在阴曹地府过不上好日子。

还有的人家,在坟头划圆圈时,不忘在旁边另加个圆圈。其用意乃在救济那些无人祭奠的孤魂野鬼,以免他们穷极生恶,抢走自家祖先的衣物。

禁忌事项

凡属送给死者的衣物、冥钞诸物,都必须烧焚,只有烧的干干净净,这些阳世的纸张,才能转化为阴曹地府的绸缎布匹、房舍衣衾及金银铜钱。只要有一点没有烧尽,就前功尽弃、亡人不能使用。所以十月一日烧寒衣,要特别认真细致。这种行动虽然看来好笑,却也反映了生者对亡人的哀思与崇敬,属于一种精神上的寄托。

民间在十字路口烧五色纸

民间送寒衣时,还讲究在十字路口焚烧一些五色纸,象征布帛类。用意是救济那些无人祭祖的绝户孤魂,以免给亲人送去的过冬用物被他们抢去。

太阳出山前上坟

焚烧寒衣,有的地方在亡者坟前进行,讲究在太阳出山前上坟。有的地方习惯在门前焚烧祭物。雁北许多地方及晋中的平遥等县,傍晚妇女要在门外放声大哭。临县旧日传有一诗:“粘纸成衣费剪裁,凌晨烧去化灰埃。御寒泉台果否用?但闻悲声顺耳来!”既描述了送寒衣的情景,又对其传说效应提出了质疑。

另外,民间传统,儿女们守孝,穿三年孝服,也是在孝满之年的十月初一日换穿常服。先人的迁坟合葬等仪式,汉族民间也总是习惯在十月一日进行。

3816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