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句屋 > 文案 > 网红文案 >

使至塞上 古诗优选95句

时间: admin 网红文案

1、历官右拾遗、监察御史、河西节度使判官。唐玄宗天宝年间,拜吏部郎中、给事中。安禄山攻陷长安时,被迫受伪职。长安收复后,被责授太子中允。唐肃宗乾元年间任尚书右丞,故世称“王右丞”。

2、译文乘单车想去慰问边关,路经的属国已过居延。千里飞蓬也飘出汉塞,北归大雁正翱翔云天。

3、“单车”两句:一作“衔命辞天阙,单车欲问边”。

4、乘单车想去慰问边关,路经的属国已过居延。

5、zhēngpéngchūhànsài,guīyànrùhútiān。

6、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7、战争已取得胜利,终于流露出对都护的赞叹。

8、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9、孤城遥望玉门关。

10、使至塞上唐王维

11、使至塞上:奉命出使边塞。使:出使。

12、千里飞蓬也飘出汉塞,北归大雁正翱翔云天。

13、白话译文:

14、《使至塞上》王维

15、在荒凉的大漠沙落日西下。黄河无风,炊烟直上天。

16、贞观十八年(644年)重病,预料到自己去世的日子,与陶潜创作《自祭文》一样,给自己写了墓志铭,并嘱咐家人薄葬。

17、暗写诗人内心的激愤和抑郁。与首句的“单车”相呼应,万里行程只用了十个字轻轻带过。

18、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19、作品原文:

20、属国:有几种解释:一指少数民族附属于汉族朝廷而存其国号者。汉、唐两朝均有一些属国。二指官名,秦汉时有一种官职名为典属国,苏武归汉后即授典属国官职。唐人有时以“属国”代称出使边陲的使臣。居延:地名,汉代称居延泽,唐代称居延海,在今内蒙古额济纳旗北境。又西汉张掖郡有居延县,故城在今额济纳旗东南。又东汉凉州刺史部有张掖居延属国,辖境在居延泽一带。此句一般注本均言王维路过居延。然而王维此次出使,实际上无需经过居延。因而林庚、冯沅君主编的《中国历代诗歌选》认为此句是写唐王朝“边塞的辽阔,附属国直到居延以外”。

21、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22、《使至塞上》赏析: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因为要去西北边塞,路途遥远只能轻车简行的出发。交待了此行目的和到达地点,作诗的原因。

23、使至塞上shǐzhìsàishàng(王维古诗注音版):

24、《野望》是隋末唐初诗人王绩的作品。此诗描写了隐居之地的清幽秋景,在闲逸的情调中,带着几分彷徨,孤独和苦闷,是王绩的代表作,也是现存唐诗中最早的一首格律完整的五言律诗。

25、隋末举孝廉,除秘书正字。不乐在朝,辞疾,复授扬州六合丞。弃官还乡。唐武德中诏以前朝官待诏门下省。贞观初,以疾罢归河渚间,躬耕东皋山(今宿州五柳风景区),自号“东皋子”。性简傲,嗜酒,能饮五斗。《五斗先生传》《酒经》《酒谱》。

26、黄沙百战穿金甲,

27、到萧关遇到侦候骑士,告诉我都护已在燕然。背景:公元736年(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吐蕃发兵攻打唐属国小勃律。公元737年春,河西节度副大使崔希逸在青涤西大破吐蕃军。

28、征蓬出汉塞,归雁入吴天。

29、属国:一指少数民族附属于汉族朝廷而存其国号者。汉、唐两朝均有一些属国。

30、一个“圆”字,一个“直”字,不仅准确地描绘了沙漠的景象,而且表现了作者的深切的感受。

31、诗人把自己的孤寂情绪巧妙地溶化在广阔的自然景象的描绘中。

32、《使至塞上》不是岑参所作,是唐代王维所作。

33、《使至塞上》唐代王维名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34、据资料记载,这是公元737年王维以监察御史的身份赴凉州慰问边关将士途中所写的一首诗。那一年,一向器重王维的宰相张九龄被贬为荆州刺史,这让王维对未来仕途感到了无限的迷茫。

35、傍晚时分站在东皋纵目远望,我徘徊不定不知该归依何方,

36、候骑:骑马的侦察兵。

37、作品第一句“单车欲问边”就写出了同行慰问的人员不多,这实际上透露了自己不受重视,被边缘化的尴尬境遇。而“征蓬”“归雁”明面上是写景,实际上是暗指诗人自己。“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是传诵千古的名句,这两句充分体现了王维作品“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特点,将边塞空旷寂寥的氛围一下子展现出来。末尾两句“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写自己虽然深入大漠,但是却没能见到领军的将领,因为都护在燕然前线领兵打仗,失落之情自不待言。

38、西山白雪三城戍,南浦清江万里桥。

39、单车:单车独行。问边:慰问边防。

40、这首诗唐代诗人王维奉命赴边疆慰问将士途所作的一首纪行诗。记述了出使塞上的旅程以及旅途中所见到的塞外风光。

41、该诗原文:

42、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字摩诘,号摩诘居士。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出身河东王氏,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著名诗人、画家。

43、沙漠上没有山峦林木,那横贯其间的黄河,就非用一个“长”字不能表达诗人的感觉。落日,本来容易给人以感伤的印象,这里用一“圆”字,却给人以亲切温暖而又苍茫的感觉。

44、注释1.出使。

45、xiāoguānfénghòujì,dūhùzàiyānrán。

46、都护:唐朝在西北边疆置安西、安北等六大都护府,其长官称都护,每府派大都护一人,副都护二人,负责辖区一切事务。这里指前敌统帅。燕然:燕然山,即今蒙古国杭爱山。东汉窦宪北破匈奴,曾于此刻石记功。《后汉书·窦宪传》:宪率军大破单于军,“遂登燕然山,去塞三千余里,刻石勒功,纪汉威德,令班固作铭。”这里代指前线。

47、盛唐的气象很大程度上也体现在对外的武功上。在军力极其强盛的背景下,诗人们写的不是战事的惨烈,抒发的多是豪情壮志以及对大漠风光的描述。

48、盛唐下,每一个诗人的内心都喷发着“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的激情,高适、岑参、王昌龄、王之涣,这些鼎鼎大名的诗人,为我们留下了无数的边塞诗作,代我们后人抒发了流淌不尽的豪迈之志。

49、王维的边塞诗同样历来为众多诗评家所赞誉。开元二十五年,张九龄遭李林甫排挤,谪贬荆州长史,王维也于同年秋奉命出使河西,任节度判官。在此期间,王维写下若干边塞诗,对边塞风光作了诸多描述。其中最为后人称道的便是这首《使至塞上》。

50、长河:指流经凉州以北沙漠的一条内陆河,这条河在唐代叫马成河,疑即今石羊河。

51、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52、年代:【唐】作者:【王维】体裁:【五律】类别:【边塞】

53、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54、跨马出郊时极目,不堪人事日萧条。

55、大家相对无言彼此互不相识,我长啸高歌真想隐居在山冈!

56、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沙漠上没有山峦林木,“直”和“圆”不仅准确地描绘了沙漠的景象,而且表现了作者的深切的感受。

57、浩瀚沙漠中孤烟直上,无尽黄河上落日浑圆。到萧关遇到侦候骑士,告诉我都护已在燕然。原文使至塞上唐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58、参禅悟理,学庄信道,精通诗、书、画、音乐等,以诗名盛于开元、天宝间,尤长五言,多咏山水田园,与孟浩然合称“王孟”,有“诗佛”之称。书画特臻其妙,后人推其为南宗山水画之祖。存诗400余首,代表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著作有《王右丞集》《画学秘诀》。

59、萧关:古关名,又名陇山关,故址在今宁夏固原东南。候骑:负责侦察、通讯的骑兵。王维出使河西并不经过萧关,此处大概是用何逊诗“候骑出萧关,追兵赴马邑”之意,非实写。

60、dānchēyùwènbiān,shǔguóguòjūyán。

61、单车:一辆车,车辆少,这里形容轻车简从。问边:到边塞去察看,指慰问守卫边疆的官兵。

62、使至塞上

63、野望唐杜甫

64、不破楼兰终不还。

65、首联交代了此行的目的和到达的地点,颔联借蓬草自比,写出了飘零之感,颈联描写了疆的塞外风光。意境开阔,成为千古名句,尾联写战争取得了胜利,流露出对都护的赞叹。在危联运用了典故,流露出向往建功立业的情怀。这个典故隐含在燕然中。这首诗表现了作者被排挤而产生的孤独寂寞之情。

66、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使至塞上》描绘了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表现了诗人对不畏艰苦,以身许国的守边战士的爱国精神的赞美;此诗叙事精练简洁,画面奇丽壮美。

67、海内风尘诸弟隔,天涯涕泪一身遥。

68、《使至塞上》是唐代诗人王维奉命赴边疆慰问将士途中所作的一首纪行诗,记述出使塞上的旅程以及旅程中所见的塞外风光。

69、这首诗是王维一个人的“出塞曲”,它描绘的是在出塞的路途中所见所闻的塞外风光,可以算作是一篇游记。然而这篇游记充满了盛唐气象,同时也彰显出王维与众不同的审美情趣。

70、层层树林都染上秋天的色彩,重重山岭披覆着落日的余光。

71、唐代:王维

72、这首诗即作于此次出塞途中。

73、青海长云暗雪山,

74、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自己如随风而去的蓬草一样出临“汉塞”,像振翮北飞的“归雁”一样进入“胡天”。

75、唐玄宗命王维以监察御史的身份奉使凉州,出塞宣慰,察访军情,并任河西节度使判官,实际上是将王维排挤出朝廷。

76、浩瀚沙漠中孤烟直上,无尽黄河上落日浑圆。

77、到萧关遇到侦候骑士,告诉我都护已在燕然。

78、惟将迟暮供多病,未有涓埃答圣朝。

79、全诗描绘了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表现了诗人对不畏艰苦,以身许国的守边战士的爱国精神的赞美;此诗叙事精练简洁,画面奇丽壮美。扩展资料译文:乘单车想去慰问边关,路经的属国已过居延。

80、《使至塞上》不是李白的诗。《使至塞上》作为王维的代表作之一,全诗有三个突出的特点:一是押韵合辙,读起来朗朗上口,很有气势,具有一种令人愉悦的音律之美。二是取景别具心裁,“征蓬”“归雁”“大漠孤烟”“长河落日”,将读者的思绪一下子带到了苍凉寂寥的边塞。三是托物言情,苍凉悲壮,非常成功。“单车”“征蓬”“归雁”“大漠孤烟”“长河落日”利用这些取像,虽然没有一个感伤之词,却将诗人内心的失落感伤描写的淋漓尽致。

81、征蓬:随风飘飞的蓬草,此处为诗人自喻。

82、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83、王绩(约589—644),字无功,号东皋子,绛州龙门县(山西万荣县通化镇,通化镇1972年由河津县划入万荣县)人,初唐诗人。

84、燕然:古山名,即今蒙古国杭爱山.这里代指前线.《后汉书·窦宪传》:宪率军大破单于军,“遂登燕然山,去塞三千余里,刻石勒功,纪汉威德,令班固作铭.”此两句意谓在途中遇到候骑,得知主帅破敌后尚在前线未归.

85、牧人驱赶着那牛群返还家园,猎人带着诸多猎物回归家园。

86、《使至塞上》是王维写的

87、归雁:雁是候鸟,春天北飞,秋天南行,这里是指大雁北飞。胡天:胡人的领空。这里是指唐军占领的北方地方。

88、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89、边塞荒凉,没有什么奇观异景,烽火台燃起的那一股浓烟就显得格外醒目,因此称作“孤烟”。一个“孤”字写出了景物的单调,紧接一个“直”字,却又表现了它的劲拔、坚毅之美。

90、全诗言辞自然流畅,风格朴素清新,摆脱了初唐轻靡华艳的诗风,在当时的诗坛上别具一格。

91、dàmògūyānzhí,chánghéluòrìyuán。

92、大漠:大沙漠,此处大约是指凉州之北的沙漠。孤烟:赵殿成注有二解:一云古代边防报警时燃狼粪,“其烟直而聚,虽风吹之不散”。二云塞外多旋风,“袅烟沙而直上”。据后人有到甘肃、新疆实地考察者证实,确有旋风如“孤烟直上”。又:孤烟也可能是唐代边防使用的平安火。《通典》卷二一八云:“及暮,平安火不至。”胡三省注:“《六典》:唐镇戍烽候所至,大率相去三十里,每日初夜,放烟一炬,谓之平安火。”

93、此诗既反映了边塞生活,同时也表达了诗人由于被排挤而产生的孤独、寂寞、悲伤之情以及在大漠的雄浑景色中情感得到熏陶、净化、升华后产生的慷慨悲壮之情,显露出一种豁达情怀。

94、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到了边塞,却没有遇到将官,侦察兵告诉使臣:首将正在燕然前线。

95、因此,用典在此除了上述“此两句意谓在途中遇到候骑,得知主帅破敌后尚在前线未归(表达了对都护保家卫国的赞叹)

2053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