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句屋 > 范文大全 > 心得 >

关于道德的心得和感想

时间: 新华 心得

关于道德的心得和感想要怎么写,才更标准规范?根据多年的文秘写作经验,参考优秀的关于道德的心得和感想样本能让你事半功倍,下面分享【关于道德的心得和感想(通用10篇)】,供你选择借鉴。

关于道德的心得和感想篇1

公民道德建设的内容可以高度凝练为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这20个字,既弘扬了传统美德、继承了革命道德,又总结了改革开放以来思想道德建设的新经验,具有鲜明的中国风格和时代特色。这20个字,涵盖了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适用于不同的社会群体,是每一个个农民都应该遵守的基本行为准则。

公民道德是一个大的范畴,包括社会公德、职业道德等许多分支,对于我们教师而言,职业道德显得尤为重要。那么,如何判断一个教师的行为是否符合职业道德呢 ? 我认为很重要的一点就是看他有没有责任心。一个职业道德高尚的教师,首先必须是一个责任心强的人。

首先,教师必须心中有学生。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师只有心中想着学生,才能知道学生需要什么,才能根据学生的需要进行教学。而且不能在上课时才想到学生,而是要在备课的时侯就考虑到学生的需求,有针对性地把他最需要的知识传授给他。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教师在讲台只顾想当然地讲,学生在下面却听得一头雾水”的问题,形成教与学的互动,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其次,教师必须关心学生的思想,掌握学生的心理,抓好学生的纪律。教师不能任由学生在课堂上开小差,甚至旷课,逃学。如果有学生出现违纪行为,必须及时找他谈心,了解情况,把问题解决在萌芽阶段,避免问题恶化,造成不必要的损失。许多学生由开小差、旷课发展到厌学、逃学,最后流失,非常可惜。如果教师能及时解决这些学生的思想问题,很多损失其实是可以避免的。所以这一点也很重要,是衡量教师责任心的重要标准。

教师要重视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小学生的年龄小,是非观念模糊,要让他们懂得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什么是可以做的,什么是不应该做的,什么是必须提倡的,什么是坚决反对的。就是我们教师的责任。

在学校里,我们教育学生不能随便吐痰,不能随便丢弃果皮纸屑,不能打人骂人,见到废物要主动捡拾起来,扔到果皮箱里。在校外,我们教育学生要爱护草地,不践踏草坪,保护环境;到旅游胜地,不胡写乱画,不损坏公物。在家里,我们教育学生要尊老爱幼,文明礼貌,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现在,在大街上,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情形:孩子们在一起玩,讲着标准的普通话;孩子们拿着废物能主动扔到果皮箱里;孩子们乱闯红灯的现象少了,主动站在斑马线前,等待过马路。看到这些情景,作为教师的我,心里感到无比的兴奋。孩子们文明的行为方式、良好的公德意识,不仅仅是个人优良素质的一种体现,而且对维护公共利益、公共秩序,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保持社会的健康与稳定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总而言之,我认为只有做到了以上几点,才是一个有责任心的教师。今后,我将认真贯彻实践《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处处按照纲要的要求严格要求自己,提高自身素质,为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关于道德的心得和感想篇2

中国是个礼仪之邦,从古至今流传着各种礼仪文明,而我们,作为炎黄子孙应该传承这种礼仪文明。

大人们常说:“好好努力呀,你们是祖国未来的栋梁。”然而,在岁月无情的消磨中,这栋梁也被虫蛀成了朽木。始作俑者往往就是我们自己。

我们总是随心所欲,养成了许多的坏习惯,这些坏习惯一直陪伴我们成长,它在变的强大,终有一天,我们会被它所控制,成为所谓的“朽木”。最近,学校为了规范中学生的行为,更是加大宣传教育力度,我们从中也学到了不少行为规范准则。

诚信待人,是我们做人的准则,只有诚信待人,才会有朋友与你交心,将心比心,若你做不到,又如何期待别人可以做到呢?同学之间的相处是纯洁而美好的,我们应该保持一份积极的心理去和每一位同学相处,在不到200天的日子里我们更应该互帮互助,共同努力,向终点冲刺。

看看那些眼角爬满皱纹的家长吧,他们那双带着期待眼神的眼睛已经不知注视你多久了!我们还能在这种情况下出言不逊吗?他们抚养我们成长,费尽心思,为的只是以后能看见我们幸福的生活。而我们,顶撞他们,让他们一次又一次的难过,我们这样对得起谁呢?学校教育了我们那么久,我们至少应该懂得尊敬,孝敬父母,不成材也要成人。

从这次的行为规范教育中,我学到了这个礼仪之邦最伟大的教育。规范自己,就是给未来创造一片天空。

关于道德的心得和感想篇3

崭新的大学生活让我们这些还有点朦胧的新生感到新鲜却又不知所措,在学习、生活、以及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中有太多的问题,需要我们去面对去思考去解决,去适应转变,健康成长;树立理想,把握人生;提高修养,完善人格。但是,人的思想总是随着自己的生活阅历、人生的经历而丰富的,本学期,我们系统学习了思想道德修养,结合对《思想道德修养》课程学习的感受,所见所闻所思,谈一些自己的体会和追求。

《思想道德修养》课是一门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进行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修养教育,使我们大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将自己培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其中,政治修养是核心,思想修养和道德修养是重点,心理修养是基础,学习成才修养是出发点和落脚点。具体可以分为适应转变、健康成长;树立理想、把握人生;提高修养、完善人格三个部分。思想道德修养的学习重点,在适应转变、健康成长部分,是充分认识自己所处的时代特征、历史使命与成才目标;树立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而努力学习的决心;树立科学的世界现和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和政治态度。在树立理想、把握人生部分,是树立崇高的理想、科学的信念。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做坚定的爱国主义者和共产主义接班人。在提高修养、完善人格部分,是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培养完善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在《思想道德修养》课程中的第一章,就为我们详细而系统地介绍了大学生活,使我们对自己的大学环境有了全面的理性认识,在一些突入其来的问题,有了应对思想准备和认识方法,起到了引路标灯的作用,对大学生活中的为人处事有了指南和参考。对新生的我们,面临的问题和思想情绪不计其数,环境的陌生、生活的适应、学习的压力、情绪的波动,总能在人最脆弱的时候蜂拥而上,加之我们的心态并不成熟,很容易被困难折倒,进入误区。大学较以往的高中生活相比,完全是一种全新的阶段,少了拘束,自由多了一些;少了督促,自觉多了一些;少了古板,灵活多了一些。这些新的变化要求我们学会接受并且适应转变,健健康康地成长。《思想道德修养》课中从不同角度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大学及其大学生活,迅速调整方位,积极适应大学生活。

人生的品质在于不断地净化 ——树立理想、把握人生。在《思想道德修养》课里,对树立理想、把握人生方面,我认为,要树立好崇高的理想、科学的信念;树立好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做坚定的爱国主义者和共产主义接班人;树立好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而努力学习的决心;树立好科学的世界现和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和政治态度。

大学也增加了我的责任感,让我和家庭祖国和为一体,作为一个龙的传人,一个炎黄子孙,使我感到骄傲与自豪,实现自己目标的前提是对祖国有利,能促进国家的发展。学了《思想道德修养》课使我懂的为什么要活者,它像是大海中的航标指引我前进的方向,它像是兴奋剂,燃烧着我内心的激情,它更像一只五彩的画笔,在我这张白纸上用心勾勒出一副完美的画。

大学的生活是丰富人生的一种历程,为我们大学生提供了一个广阔的成长平台,我们要抓住眼前的任何机会去锻炼自己,历练自己,充实自己。一个学期下来,我经受了大学生活上的磨练、专业学习上的考验,在老师们的教导下、同学们的帮助下,特别是学习《思想道德修养》课程后,我对大学生活和学习环境充满了热爱,以一种平和的心态处事,通过一些有益的活动,锻炼了自己能力,增强了自己的人格素质,完善了自己人格魅力的修养和陶冶。

关于道德的心得和感想篇4

又一次的公民道德讲堂学习。晚上6点与老同学在素食馆用过晚餐,载上李老师饶有兴致地一同前往学习的地方。

这是道德讲堂由王青云老师主持,她先带着学员们正冠服,立端正、揖深圆,毕恭毕敬地向圣贤孔老夫子行三鞠躬礼,然后带着大家诵读《弟子规》。虽然是照本宣读,但每每恭敬地诵读时,即内省,有则改、无加警,《弟子规》总共六门主课,一门副课(余力学文),也是告诉世人,学做人比学知识更重要。

接着聆听了蔡礼旭老师的《幸福人生》讲座,主题是抉择。蔡老师的讲座阐述了:人的一生要面临许多的抉择,择教育、择偶、择友、则食、择业等等,择正了方向,你就活得幸福。对一个家庭来说,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教育好我们的下一代,“至要莫若教子”。将孩子的教育放在什么位置,重做人做事的态度还是重分数?在教育抉择的时候要慎思,因为孩子懂不懂事,决定一个人的中晚年是否过得幸福。

最后,学员们还交流了什么是幸福?特别是李老师“温暖.爱”的分享,让人羡慕,更让我感动,李老师的热情与执着,38年谱写的爱的篇章,是何等的幸福!

关于道德的心得和感想篇5

开篇之前我认为应该先提一个成语——紫气东来.传说老子当年西游函谷关,关令尹喜望见有紫气浮关,便出关相迎,果见一道骨仙风的老者驾青牛翩跹而来,尹喜见这老者长须如雪,有圣人之象.于是留老子于关内,并请他作一篇文章再行西游. 老子不好推辞,便著《道德经》以警后人.

《道德经》只有五千余字,后人分其八十一章.虽然字数不多,却是章章锦绣,字字珠玑.可谓旷世奇书.个中道理自然“玄之又玄”,故而让很多人望“道”兴叹.这也不奇,毕竟此书森罗万象,其中涵盖宇宙观、人生观、价值观的辩证方法,包括治国之道、处世哲学、人性修养、军事哲学、养生之道的智慧.

中外许多人都曾给《道德经》写过书评,还有人曾为其写书.例如鲁迅,他曾说:“不读《道德经》一书,不知中国文化,不知人生真谛.”再比如说日本的鲁川芳郎,他认为此书有一种独特的魅力,它给世俗世界压迫下疲惫的人们一种神奇的力量.的确,《道德经》一书告诉我们应该怎样释然的对待事物,怎样体悟万物的阴阳两面,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以一个乐观的人生观、世界观看待天下万物.

我读此书的第一感觉就是一个字——深!可以说,此书中的每一个字都足以让我们用一生去诠释!《道德经》一书只有五千余字,而“道”字却出现了八十多次,那么究竟什么是道呢?老子在第一章曾提到: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故道不可说,这便让我更难以理解此书了,然而,他又在后几章多次为道注解,即使如此,“道”在我脑海里还是很模糊的,毕竟老子是在多方面为道注解的.其中包括宇宙的形成,为人处世,军事治国.老子的这些注解,反而让我对“道”的理解更加不易了.也罢,古今中外,又有多少人能悟道呢?已悟道意的大抵是高僧大儒.而这样就失了老子著书之意.书中多次提到水,第八章开章就是“上善若水”,我们在生活中也经常接触这个成语,而这个成语是什么意思呢?就我个人而言,水是至阴至柔的,而道也就是这样的,善利万物而不争,孕育了我们却不求回报,是故“居善地,心善渊,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天尤”.我们学习的就应该是象水一样的品行道德——无为而无所不为,不争而不所不得. 处众人之所恶,而得万物之尊崇.所以那先悟得无为大道的高僧大儒才会被我们所尊崇!于是我便从水中悟得一些道性.

水是至柔之物.千军万马难敌一张巧嘴,刀剑锋芒难劈至柔之水.我们知道水是柔的,柔到了极致!我们可以用刀枪炮弹摧毁一些坚硬的事物,例如建筑物,铜墙铁壁.然而你能用刀剑劈开水么?你能用炮弹把水炸一个窟窿么?我们不能!这些强硬的物质只能在水中隐于无形,是故“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水与道是没有形体的,你难以捉摸而又触手可及.身边都是道,因为道是“无”.我们知道宇宙是一个无限的空间!这个无限的空间孕育了无数星球,而我们的地球只是这其中一点不起眼的颗粒,只是因其中有生命而独特.我们并不能因为这一点儿自居,应为宇宙中可能会有无数个更高的生命体!他们的科技可能是我们难以想象的!道就是就象是玄牝,所谓的玄牝即女性生殖器,而我们永远都只是她的孩子.永远不能超越她!应该她本就没有形体,只是一种“柔”的表现形式,我们应该学习道和水的柔,只有这样我们的道路才会更平坦,我们的为人处世才会更圆滑.

有些人常认为只有“有”才是可以被我们所利用的.然而实际并非如此,万事万物都不可以独立在“有”之上,只有通过一定的形体才能显示出“有”的价值.而这种无形的形体就是“无”,之所以会“有”是因为“无”.上面曾提到我们宇宙中的星球都是从无中演化而来的.“无”其实就是指空间.比方说我们所住的房子,他之所以有房子的用处是因为其中是空的,能住人,所以有房子的作用.如果房子是一个实体,他就没有任何价值了.再比方说一个糖果盒,因为里面是空的,可以装糖果,也就实现了他“有”的价值.“有”与“无”这两个概念不仅适用于物质与空间.还适用于我们的心理,我们常对父母说,给我们一些空间.如果其他人过多的涉及我们的空间,我们就会觉的心理非常的窄,透不过气,非常的闷.宇宙之所以为宇宙,是因为其有足够大的空间,能把万物都放在其中,而如果人有这么大的空间,我们就会自由!(这里所提到的自由,是绝对的自由)但是,这是不可能的,我们不可能与无形的“道”成相同阶级,或高之.所以我们内心总告诉我们,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这是因为我们内心的空间是有限空间,而宇宙是一个很大的概念,是无限的!我们不可能与其持平,只能不停的追求!追求“无”.追求一个现实与虚拟“有”与“无”并作的境界.只有这样,才可能达到相对自由,身理心理都会得到放松.

无形的道,至柔的水,都是先驱与我们共同学习的对象,永远都不会停止.

老子的辨证观可谓是玄妙无比,最有名的就是阴与阳了.阴阳可以引申出很多相对的概念,比如正与负,对与错.为什么太极图中的阴阳会是旋涡形的呢?为什么不是由一条线将其分割呢?为什么黑颜色中会有一点白,白颜色中有一点黑呢?我认为这样的设计就是“福祸相倚”和“物极必反”的最好体现.白色中有一点黑,黑色中有一点白是因为世事都有相对面.“塞翁失马”就是一个最好的例子.而当黑将要超越白,白将要超越黑的时候,就会成其相反的颜色,循环往复.而有其他物质肆意破坏就会浑浊.就象人类,万物循环往复是其道之根本.而人类却施加干预——破坏树林、大肆捕杀.这样只会打乱正常的秩序,最后人类也会在这团浑浊的气流的中沉没.然后又恢复正常.古人说过不能涸泽而渔,伐木而猎.翻译成现代也就是不能破坏生态平衡.我们应该正确的、不干预的攫取利益.同时认清福祸的相互转换,不能因为一时的成功而高兴的忘了本象,可能灾难正潜伏在明天,也不能因为一时的失败而气馁,可能幸运就藏在你身后.

读道德经后我总结三十六个字.为无为,无不为,骋至柔,克至坚,习水性,与人善,明阴阳,晓情理,知可止,利于本,有无生,悟道德.

道德经不愧是我们中华文明的瑰宝,其中妙理,还得是你亲自去读才可,每个人读“道”,都可得不同道.

关于道德的心得和感想篇6

学习《道德经》这门学科虽然不久,并且资料也不是简单易懂,但在张剑伟教授的精彩授课中,却大致了解了《道德经》,和学习到了其中的一些人生哲理,这些知识都是我以前未曾接触过的,所以这对于我来说的确是人生中宝贵的一课,使我受益匪浅。张教授在讲课的过程中也是加入了许多自我独特的见解,他还进取向我们提倡每个人对《道德经》的理解和感受都不一样,我们彼此之间应当多交流讨论。在此,我就来说说学习了《道德经》之后,自我的一些见解和讨论成果吧!

《道德经》的核心是“道”。它继承了《周易》、《洪范》等著作的朴素辩证法思想,揭示了事物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并提出“天道自然无为”的无神论思想。《道德经》文约意丰,视角独特,思想深邃,资料博大精深。今日,它仍然具有巨大的现实意义,大而言之,它在治国理政、运筹用兵、处理国际关系、现代企业经营管理等方面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小而言之,它是人们为学、修身、处理各种人际、社会关系的精神圭臬。

“道”是天地万物的本源。在老子之前,人们以为宇宙间的万物都有神在统治着,最高的神就是天,又称天帝。这种观念,到了社会大变革的春秋时期才开始了变化。老子就是较早的从哲学方面有意识地、明确地否认天帝的思想家。他在《周易》的基础上,进一步阐明“道”是天地万物的本源。老子“道论”的中心思想是:“道即自然,自然即道”。他说,“道”是万物之母:“道可道,十分道。名可名,十分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第一章》)这就是说,作为宇宙的本源就是道,它是永远存在的。道的运行是自由的、必然的,即按其自身的规律而运行。天地万物都是由它产生的,它是宇宙的母体。

“无为而治”。老子的“道论”,基本上可概括为“天道自然观”。所以老子的人生哲学和政治哲学基本上是人当法道,顺其自然。至于如何治理国家呢?他认为最好是采取“无为而治”的办法,让人民去过自由自在的生活,用无所作为听其自然发展的办法,来到达治理好国家的目的。在老子看来,无为正是有所作为,“无为而无不为”,就是这个意思。老子反对用刑、礼、智这些来治理国家,他反对加重人民税收,反对拥有强大的兵力,他说过:“乐杀人者,则不能够得志于天下。”(《第三十一章》)他同时也反对工商业,反对知识和文化。在老子看来,人类社会不要“圣智”、“仁义”、“巧利”,国家就大治了。这三种东西不足以治国,最好的办法是,使人们着意于“朴素”,少有“私欲”,不求知识,就能够没有忧患了。

老子所向往的梦想世界是小国寡民的原始社会。他说:“小国寡民,使民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民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第八十章》老子这一设想,在必须程度上反映了当时人民迫切要求休养生息和减轻剥削的愿望。老子说过,人民为什么过着饥寒的生活呢?是因为他们的君主取赋税多的缘故。“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第七十五章》)。又说“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第七十四章》)这反映了老子政治思想中的提高因素。可是,小国寡民的梦想,却是幻想,它是违反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但我们应当看到,老子的这一举动是抨击奴隶社会制度的不合理,它对后世的提高思想家、空想的社会改革家却有着深远的影响。

相反相成。老子学说的精髓,是他光辉的辩证法思想。老子观察了自然界的变化,生与死、新与旧的相互关系,观察了社会历史与政治的成与败、福与祸等对立的双方的相互关系,发现了事物内部所具有的一些辩证规律。《道德经》一书中,还深刻地论证了相反相成和物极必反的道理。老子说过,有和无是彼此相生的,难和易是彼此相成的,长和短仅有彼此比较才能显现出来,不一样的声音产生谐和,前后互相对立而有了顺序。总之,老子承认事物是在矛盾中发展的。物极必反,是说事物在变化中向它相反的方面过渡,到了必须的时候就完全成为相反的东西。所以,老子一再告诫统治者,必须去掉那些极端的、过分的措施,否

则,就会使事物走向另一个极端,结果就会丧失天下。他认为,高明的统治者必须懂得以柔弱胜刚强的道理。为了证明以弱胜强,以柔胜刚的道理,他举了许多的例子。他经常用水来比喻自然力量的伟大,比喻人类高尚的品质。他说:“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其无以易之。柔之胜刚,弱之胜强,天下莫不知,莫能行。”(《第七十八章》)意思是说,天下万物没有比水更柔弱的了,而攻击坚强的力量没有能胜过水的,这个事实是无法改变的。柔的战胜刚的,弱的战胜强的,天下没有人不懂的,可是没有人能做到。老子认为在发展过程中柔弱的是不可战胜的,这对于促使人们认识新生的力量是不可战胜的道理是有着进取意义的。

当然,老子的自然辩证观是直观的、原始的、朴素的、缺乏科学的论证。同时,他的辩证观还缺乏不可调和的斗争精神,这是他受了时代和阶级的限制。尽管如此,《道德经》中光辉的思想火花,是很值得我们珍视的一份历史遗产。

我们应当本着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态度去看待和学习《道德经》,老子的思想不是全都是正确的和科学的,可是仍有很多哲学思想是值得我们借鉴的,对于我们此刻的生活仍有借鉴意义。或许,在日后的生活中,《道德经》会助我迈向成功的彼岸。

关于道德的心得和感想篇7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要做到“爱”字当头,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一个教师最崇高的爱是全心去爱每一个学生。热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也是对教师职业道德评价的重要标志。许多教育家都指出,没有对学生的爱就不会有真正的教育,爱是教育学生的前提。所以教师要真正实意关心学生,充分尊重、信任学生,严格要求学生,教师只有内心充满对学生的爱和尊重,才会事事从学生的利益出发,处处为学生着想,维护他们的自尊心,在他们需要帮助时伸出援助之手,在他们取得点滴成绩时投去赞许的眼光,同时教师的爱能拉近师生间的距离,是增强师生关系的润滑剂。

教师不仅要教书,更要育人。以自己模范的品行来教育和影响学生。教育工作者的全部工作就是为人师表,教师作为传播人类文明的使者,更应该为人师表,严格要求自己,其言行要透出真、善、美,要时时做到言行一致,表里一致,更得发扬“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的献身精神,当然,也要以思想进步、道德高尚、遵纪守法、言行一致、以身立教、严于律己等标准要求自己,在思想、道德、学习、生活等各个方面,成为学生的表率。同时,还要不断学习,更新知识,跟上时代的步伐。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不断丰富自身学识,努力提高自身能力、业务水平,严格执行师德规范,有高度的事业心、责任心、爱岗敬业。关注第一个“生命个体”,重视对每个学生的全面素质和良好个性的培养,不用学习成绩作为唯一标准来衡量学生,与每一个学生建立平等、和谐、融洽、相互尊重的关系,关心每一个学生,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人格,努力发现和开发每一个学生的潜在优秀品质,坚持做到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

教师是人类掌握知识、开发理性、奔向光明的引路人。教师的职业要求我们“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不但教学生掌握知识,还要教学生如何做人。教师置身于现实生活中,市场经济的环境下,如何不受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敬业尽职,专心致志,作好教育人的工作,做一名真正的教师,名副其实的教师,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

我认为,比“学高为师,德高为范”更重要的,还是对自己所从事的职业的价值和意义的深刻认识和坚定信念,这是21世纪教师素质的最重要的方面。因此,教师必须时刻牢记自己肩负的社会和历史责任,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修养,自觉维护教师职业道德,爱岗敬业、关爱学生、廉洁从教、精心育人、团结协作、勇于创新。在教师之间,师生之间,教师与家长之间形成互相尊重、互相爱护、善于交流、及时沟通的氛围,也是保持教师心理健康的必要环境。教师是人类的灵魂工程师。教师职业道德素质高低,直接关系亿万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成长。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提高教师的思想道德水平,刻苦钻研业务,不断学习新知识,探索教育教学规律,改进教育教学方法,提高教育教学和科研水平。

总之,作为一名教师,我将尽心尽力的作好本职工作,发扬春蚕吐丝,蜡烛燃烧的奉献精神,维护“人类灵魂工程师”的声誉,将自己的一生奉献给教育事业。

依法执教是现代社会教师职业道德的新发展,反映了现代社会逐步走向法制化的必然要求。作为现代教师,不仅要树立依法执教的意识,还要养成依法执教的自觉行为。依法执教作为教师职业道德,是作好教育工作不可忽视的。在世界教育日趋法制化的当代,依法执教具有重要的职业道德意义。作为一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坚持和维护教育法律法规,把坚持正确的职业行为方向与依法执教结合起来,在教育教学中自觉同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保持一致。比如在教育活动中不得有违反教育法规的行为,认真遵守和贯彻党的民族教育、宗教政策等等。我国《教师法》和《教育法》中明确规定:学校教师在管理学生时,要禁止体罚或侮辱学生人格尊严。受教育者对学校给予的处分不服,可以向有关部门提出申诉;对学校、教师侵犯其人身权、财产权等合法权益,也可提出申诉或者依法提出诉讼。因此,我们的学校和教师在管理教育学生时,不得违背法律的这些规定。

我国的教育法还规定了学校和教师有管理教育学生的权利,但是,依法执教作为教师的职业道德,同时也是学校和教师应尽的义务。但现实生活中,侮辱学生人格,体罚学生,不尊重学生,恶意挖苦、讽刺学生的现象时有发生,这些做法都会对学生的身心造成严重的损害。要克服和避免这些现象,加强依法执教,强化教师依法执教就显得非常必要。所以,在教育法制化的时代,教师已不仅仅是个教育者,而且是教育内部的重要的一个执法者。只有依法执教,才能争取教育社会地位的保障,才能自觉维护和保障受教育者的合法权益,培养出适应当代社会发展的现代化建设人才,推动我国现代化事业的发展。

通过对这些法律法规再次学习,让我感到依法执教是一件不可忽视的事情。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难免有时对学生说话不当。因此,我们在平时要多注意加强对法律法规的学习,有意识的克制自己的行为,以免对学生和自己都造成伤害,保护学生也就是保护我们自己。同时,我们也要正确引导学生,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使师生关系更加和谐。

关于道德的心得和感想篇8

通过对此书的进一步学习、解读,我认为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特征应该包括先进性、示范性、继承性、奉献性。教师的工作是教书育人,它功在千秋,却难以取得立竿见影的效果。要求教师必须具有“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高尚品质。特别是在当今时代,我国正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各种利益调整、碰撞的改革形势之下,教师则更需要有以无私奉献精神为基础的职业道德情操。

那么,教师应该如何加强自身的职业道德修养呢?我认为:

首先,是要认真学习政治理论,提高理论修养,提高自身觉悟水准,加强自我思想、品德、素质的磨练。

其次,是要自觉地、严格地贯彻执行《教师法》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两份法律、法规文件。每一位教师都要懂得自己必须依法履行自己的教师职责和义务,这是增强师德建设中的刚性因素,这部分内容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是属于强制性的。

第三,既然我们选择了教师作为自己的职业,就要时时刻刻以教师的师德为准绳,检查、督促自己,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

提高教师职业道德的关键在于实践。教师要实现自己的师德诺言和师德理想,首先就要付之于行动,作出榜样。古今中外那些伟大的、师德高尚的教育家,如:孔子、蔡元培、陶行知、马卡连柯等等,哪一位不是身体力行的楷模?

师德修养还重在教育、教学活动的实践中修炼。理论转化为实际的过程,是教师在职业活动中不断提高自己的职业道德水平的实践过程。实践的过程就是精神升华的过程,是人格魅力的光辉闪现的过程。我们每一位教师都要在自己的职业道德方面追求卓越,追求高标准,这是构建我们未来整个民族道德素质的基础。

在我市开展的“师德师风建设”活动中,我们一定要认真、深入地领会、贯彻市教育局对我们每一位教师的各项要求。我们既然选择了教师这个职业,就要忠实于自己的选择,教育是事业,事业的意义在于忠诚,在于献身;教育是科学,科学的价值在于求真;教育是艺术,艺术的生命在于创新。所有这些,都是我们将以毕生之精力为之不懈努力追求、奋斗的目标。

关于道德的心得和感想篇9

道德与法治是和谐社会的两大车轮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法治是最可靠的保障,道德是最有力的支撑。以法治国,法礼并重是我国区别于其他国家法治思想的一个鲜明之处。

那么,如何善用这两大车轮而令我们的社会前进得更加快速,这又是一个问题。法与道德属于上层建筑的不同范畴。法律属于制度的范畴;而道德则属于社会意识形态的范畴。法律规范的内容主要是权利与义务,强调两者的衡态;道德强调对他人、对社会集体履行义务,承担责任。法律规范的结构是假定、处理和制裁或者说是行为模式和法律后果;而道德规范并没有具体的制裁措施或者法律后果。法由国家的强制力保证实施;而道德主要凭借社会舆论、人们的内心观念、宣传教育以及公共谴责等诸多手段。法是按照特定的程序制定的,主要表现为有关国家机关制定的各种规范性文件,或者是特殊判例;而道德通常是潜移默化的。法必然要经历一个从产生到消亡的过程,它最终将被道德所取代,人们将凭借自我道德观念来实施自我行为。

现在,让我们来看这样一个案例,有这样一个农民工,生活在贫穷的小山村,让他觉得自己就好像一只被关在笼子里的猫,为了家人生活的更加安适,他要改变自己的命运,怀着这样的无限憧憬他来到城市打工。

有一年,他在一个建筑工地找到了工作。他一直抱着美好的愿望,勤勤恳恳的工作着。但是,现实却总是残酷的,他从工地上的高台上掉落,差点跟这个世界say goodbye,由于工友的帮助,他活了下来,却大病了一场,但是老板却不给他看病,只是给了几片感冒药,多么让人心寒。在这里,他的工作是又脏又累又危险,常常是几十个人睡在一间用木板支起来的大通铺上。但是想到5000元工资,那关系全家人生活的钱,他忍耐着。但是,想不到的是,当他满怀希望的去领取那应得的工资时,得到的却只是50元!多么讽刺啊!当初承诺的5000元竟生生的被减少了一百倍。这是什么概念?这意味着他所有的忍耐,所有的辛苦都付诸流水。多次讨要,老板却死赖着不给。他本不是一个野蛮的人,他试图通过法律手段维护自己的权益,但是结果却是令人无比失望。不得已,他再次向老板讨要工钱,万万没有想到的是,财大气粗的老板不但分文不给,反而骂他像条狗,并伙同其家人和下手将他暴打了顿,淳朴善良、备受欺侮的他愤怒之下向工头举起了报复的钢刀,连捅了5人,造成4人死亡,1人重伤,然后去公安局投案自首。这个农民工的名字叫王斌余。也许是所有受欺压农民工的代名词。

在法律上,他无疑要受到制裁,但是,那一个老板就不该接受审判吗?在我看来他的行为不仅仅是道德的缺失,也是人性的泯灭!如果,劳动部门和法院及时出面给予协调解决,维护了农民工王斌余的合法权益;如果,那位老板讲点道德,知道打工者不容易,将人家干下来的血汗钱及时兑付了;如果,老板当时能向民工说句抱歉的话,承诺何时兑付工钱,也许就不会有被杀的悲剧。看来,人格的道德问题,也能酿出更大的灾祸,不守道德,迟早会付出一定代价的。

道德修养若落后于这个时代,那么这个社会必将停滞不前,同时也将给法律带来更多的无奈。近年来,我国政府把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紧密结合起来,通过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加快法制建设和道德建设步伐。道之所至,法之所在。所以,为了道德与法制两大车轮的平衡运转,社会更加和谐,我代表新一代的青少年,将一直将道德进行下去,使它从一个抽象的名词变成实实在在的动词!

关于道德的心得和感想篇10

用智不及无知

《道德经》通篇潜藏的一个主题意识是,反对技巧,反对知识、反对乱为,主张静待事务自身的发展,自然成。道家强调乱用知识、乱用技巧、乱用智力,是很危险的事情。不作为,无知识、无智技在道家眼里是成功者的基本特征。主张靠事物发展的根本道理,靠事物的自行演化,不劳而获,是道家的根本思想。

几千年来,道家的以上思想被视为保守、落后甚至反动。我现在认为这种看法可能是不识货的体现。道家强调不作为,无知识、无智技的基础是认为大自然自身会以最合理的方式存在和发展,顺着自然本有的发展事态、追随自然的节奏是最聪明的做法。乱思、乱想、乱研究、乱动颠倒了本末,把人的参与视为自然发展的主要条件,其实事物的发展是事物的自然属性,没有人的干预就能自然发展下去,如果人过度干预会破坏事物最合理的自然发展。一个“有知者”在干预自然的过程中,造成的麻烦比产生的利益大得多!人类那点可怜的“智慧”在大自然的固有智慧面前往往成事不足败事有余!我个人认为道家的思想是非常高深的哲学,对投资有强大的指导意义。

道家强调知道最根本的道理、逻辑和规则后,必须要追求愚、笨、傻、呆,必须少做少为,少思少想,别求知、别发展智力、别发展技巧。严格来讲,道家这个思想对现代科学技术不是一个正确的理论指导。但是对投资来讲,道家的这些观点是最正确的。投资你想得越多,出错的概率越大,你操作的越多,赔钱的风险越大,掌握的知识越多,自以为是的可能性越大,你觉得自己聪明,乱为乱动的可能性越大。所以,少掌握点知识,能不做尽量不做,投资成绩自动提高。你知道终极的总道理就可以了,你知道真正的本质性逻辑和法则就可以,其他的东西能不知道就不知道,能不清楚就不清楚,太知道太明白是有害的。

圣人不为大

《道德经》第六十三章提出了一个与巴菲特的想法一致的观念:“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圣人不为大,故能成其大。’’意思是说,杰出的人并不直截了当的去追求大事,难事,而是有意识的不做大事,不做难事。他们做什么呢?他们做的是比较容易成功的小事。对大事难事的把握和控制,在于从简单容易的方向下手,实现远大的目标,不与高难度的问题正面交锋,主动的避开高难度的问题。从小的地方做大事,而不要直截了当的构建一个大的格局,大场面。这样因为没有难度,就没有太大的失败可能性,不断的积累小的成功就能实现成其大的目标。把老子挖出来进入中国股市,会做得好,老子肯定是不懂现在经济,财务经济,金融学说,但他有大智慧,从简单入手,从易处入手,避开难的和大的,从而终成其大。

这个理念也正是巴菲特的核心理念之一,甚至也是巴菲特成功的根源之一,巴菲特:“我从不试图跨越七英尺高的栏杆,我所寻找的,只是容我轻易跨越的一尺栏杆”。巴菲特的意思是“我不做高难度的事,只做杀鸡宰羊的事!问题的难度降低后,错误自然不会发生。”

提升成功率的根本办法是为其易,为其细,为其小,不为其难,不为其大,不为其烦,逐步积累在时间的作用下能够成其大,成其功。这其实才是根本的成功之道。

390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