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句屋 > 范文大全 > 心得 >

弟子规反思心得体会

时间: 新华 心得

弟子规反思心得体会要怎么写,才更标准规范?根据多年的文秘写作经验,参考优秀的弟子规反思心得体会样本能让你事半功倍,下面分享【弟子规反思心得体会(精品8篇)】,供你选择借鉴。

弟子规反思心得体会篇1

《弟子规》是我国古代幼儿传统礼教经典,在以前《弟子规》就相当于现在《中小学生行为规范》但其的价值要远远超过后者。

现在的人在阅读之后不难发现《弟子规》从里到外都渗透着儒家的气息,在通读之后净是德行两字贯穿了全文。儒家就是在强调通过对先贤的学习提升个人的德行。且可发现《弟子规》中的大多数句子就是有《论语》中直接简化过来的。在儒家哲学体系中强调了社会等级与身份象征,正所谓其云;君君臣臣父父子子。长幼有序尊卑各异。在森严的等级框架下通过仁爱等德治思想使社会和谐发展。而《弟子规》则是儒家治国中治民的初级教程。通过日常的行为规范,初步的构建等级框架,在这个框架下正常的发展后会形成一个较和谐较礼貌的社会风气,正如邻国日、韩。

有些历史常识的人会发现中国的历史发展一直处于儒法并举的兼容式发展下几度出现民富国强的大盛事。在倡导法治社会与国门大开的今天,在受到外来文化的侵袭中,国人的素质在逐渐的下降不仅80、90年代的人饱受骂名倚老卖老者不胜数。一系列社会为题不断的暴漏出来昔日的礼遇之邦无颜再谈礼法。反而效法我们的岛国却搜获名誉。正是因为我们在发展经济的时候忽略的文化的传承,渐渐地我们的价值体制开始发生变化拜金,趋权附势等不良风气渐长。儒家思想左右华人2000余年,当我们重新捡起他时会重骨子里透出一股子亲和力。不够让大学生来背诵《弟子规》实属多余,对经典的背诵给该是自发的背诵能引起自己共鸣的。

这次的《弟子规》品读活动最大的意义应是同学们在拜读之后会自发的去阅读其他传统作品。通过对古代先贤的品读与自身环境的辨别形成自己的一套价值体系,而对于《弟子规。》中的一些观点,因为我们和作者处于不同的时代故我们只要领会其中的精神就好,不必一步一手的尊崇,正如鲁迅言:取其精华,去其糟糠。

弟子规反思心得体会篇2

作为一个中国人,一直没有接触到《弟子规》这篇传诵程度仅次于《三字经》的中华文化的经典之作,很惭愧。今年暑期,有幸跟随《百家讲坛》聆听了钱文忠解读《弟子规》的内容,感觉受益匪浅。

《弟子规》原名《训蒙文》,原作者李毓秀(公元1662年至1722年)是清朝康熙年间的秀才。此文脱胎于孔子的“论语”学而篇,分为总叙、入则孝、出则悌、谨、信、泛爱众、亲仁和余力学文八个部分,这八个部分独立成章却又密不可分,具体列述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与学习上应该恪守的做人、处事等行为规范。后来清朝贾存仁修订改编《训蒙文》,并改名《弟子规》,是启蒙养正,教育子弟行为敦厚、人伦尽份、防邪存诚,养成忠厚家风的读物,对于今天的我们有着同样深远的影响。

按照中国的传统,百事孝为先,《弟子规》因此也将“入则孝”放在第一位。在这一部分将子女应尽的本分详细地阐述了出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为人子女应常怀有感恩之心。对亲人至孝,为国尽忠,也是“仁义礼”的表现。

应该有怎样的骨肉情、兄弟情?如何做到长幼有序?应该如何看待钱财?在“出则悌”这一章里给出了的答案,这应该就是儒家遵循的“礼”了,有“礼”家庭才能和谐,社会才能和谐。

起居休息时应该怎么样?饮食时应该怎么样?穿衣戴帽时应该做到什么?走路时的步伐体态是如何的?碰到人时如何?独处时如何?借人东西时如何?“谨”这一章规定了言行举止的准则。我认为是“礼”的又一个延伸,将它的内涵扩大,应该还有“慎独”的意思,在任何时候做任何事都要问心无愧。

“信”应该是贯穿儒家思想的一条主线,也是弟子规中讲述比较深刻的一部分。承上部分的“出则悌”、“谨”,启下部分的“泛爱众”。“信”更应该是我们今天的人们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如果大家都能诚实守信,就不会有农民工的工资需要总理的过问才能发到手;如果大家都能以诚信为本,就不会有那么多的企业见利忘义,往奶粉里面掺三聚腈氨,造成千千万万的儿童遭受病痛的折磨,家庭蒙受巨大的痛苦;如果大家都以诚信为本,就不会有那么多的豆腐渣工程,大灾大难袭来时,国家也不会遭受那么大的损失;如果官员时刻把信义放在第一位,把为人民服务做为自己毕生的信条,“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就不会有那么多的贪官污吏出现;如果大家视诚信为自己的生命,那么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将更加和谐,社会将会更加美好。“信”这一章不光讲述一诺千金,还讲述了向别人应该学习什么,怎么样对待批评,怎样“朝闻过夕改之”。“信与智义”是相通的。

“泛爱众”这一章重点讲述了儒家“仁”的主题,那就是对待一切大众应该平等关爱,对待穷人不歧视,对待富人不巴结及怎样礼尚往来。我的理解就是孟子所说的“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富贵不能淫”及孙中山先生倡导“博爱”,爱天下的芸芸众生。从小处说就是“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把这个“仁”延伸出来那就是除了爱家人老师朋友,还要爱人民,爱祖国。“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亦或“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总之要胸怀祖国,心忧天下。

“亲仁”则阐述如何向有仁德的人学习,事实上是儒家的交友观,即要交怎样的朋友,向真正的朋友学习什么。

最后一章“余力学文”在以上应该尽自己本分的行为规范的基础上提出来的,给我们指出了直到今天仍然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学习方法、读书方法、藏书的陈列等等。

读罢这千余字的文章,感慨万千,仔细想来,现在的我们常常是不缺知识缺文化,不缺能力缺修养,也就是钱文忠所言,没有规矩。而一个人没有规矩,没有修养,没有品质,纵有再大的才学也是有欠缺的。听过一句话,如果文化不能落地生根为文明,那是不够深入的。今天的人们应该树立怎样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以及应该有怎样的道德情操,是需要我们扪心自问的,《弟子规》让我们有所启发。

弟子规反思心得体会篇3

今天我坐在这里静静地想《弟子规》这本书,大年初五我爷爷去世了,昨天他老人家已经与天地融为了一体,我的心情是十分复杂的,爷爷的离开让我想起了我的外婆,外婆是在我高三那年走的,就这一年多的时间我失去了两个亲人,他们都是我人生中不可磨灭的亲人,我与他们都有过那么那么多的回忆。小时侯与他们在一起的情形历历在目,我从来都没有对他们说过一句话爷爷我爱你,外婆我爱你。我,对着自己特别亲的人,从来都说不出来,我爱他们,但是我愿意将我的爱放在心理。但是现在的我有那么一丝后悔,后悔我从来都没有向他们表达过我对他们的爱意,小时侯经常粘着他们,叫他们说这说那,听他们年轻时那些过去的人,过去的事,我以为我会一直这样下去。

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不再粘着他们,不再跟他们说这说那,好像我的世界已经远离了他们,他们不再懂我,他们不会再理解我的想法,这样我们越来越不知道该说些什么才好,有时候,在一起只有时间的流逝,并没有欢声笑语的存在。“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重,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在古人眼里,孝道是我们人生第一件必须做的事情,也是最重要的事情。现在也依然如此,只不过,在当今这个物质集聚膨胀的社会,人们越来越重视利益的存在,而情的意识也慢慢的薄弱下去,刺裸裸的金钱关系也逐渐的进入人们的情中,在我爷爷去世的这几天,家里已经吵了好几回了,我们家里有四兄弟,这么多年了,我们家的关系并不是像表面上看的那么和睦,或许表面上都不是,我们家里应该算是在这几兄弟之间最不好过的一家,我大学才刚刚开始,还需要很多很多的钱。

我爸妈又没有什么工作,全靠卖苦力挣钱,而其他的几家人,他们的儿女已经出来了,有着稳定的工作收入,有的已经结了婚,有了孩子,家里的经济情况没有了那么困难,日子也一天比一天好,我爸妈为人老实,正直,有时候也不会说话,也会被他们欺负,而且吃了亏,还说不出来。大爸他们家跟本就看不起我们家,也许其他亲戚也是这样的,因为我们家没钱。有时候,我真的不理解,为什么会是这样,从我记事以来,有时候我觉的亲戚这个词并不是什么好词,她也许还不如陌生人来得好,至少陌生人会给以起码的尊重。他们那些大人话说的是相当的漂亮,但是真正为你想的人又有几人呢?我不知道为什么现在的社会会有这样的一面。有时候我无法说,也无法解释。

《弟子规》这本书是古人从小就读的书,而我们现在却很少有人知道(包括我自己,如果不是蔡老师叫我们背这些东西,我也不知道它是何物)怎么说呢,《弟子规》这本书讲的都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诚信礼仪孝都在里面,思想宗旨都是非常有教育意义的,它是教我们如何做人,学会怎样做人。我们都是上帝的杰作,人生来就是一样的,那为什么在历史的长河中,有人名垂千古,有人遗臭万年,出生的时候我们是一样的,但是在后来却有着天差地别的不同情况。为什么呢?那就是后天的教育了。人字非常好写,非常简单一撇,一捺就是一个人,但是做一个人真的不容易,做一个有作为的人就又是难上加难。记得我们的高中语文老师说过,生活是什么?痛苦与折磨。

人生下来就是为了吃苦的,人这一辈子不知道要经历多少的坎坷与磨难,人就是在不断的挣扎中成长。而弟子规就是告诉我们做人的道理,告诉我们该坚持什么,为什么要这样做。我们活着总要做些什么,为父母,为自己,为儿女做些什么,进而为我们的祖国做些什么。我们这一辈子都在拼搏奋斗,都在为着美好的未来生活,我们渴望着人世间这美好的一切,我们都应该坚持着自己的信念,而《弟子规》就是这样的一本书,它是我们的精神食粮,我们应该将它所说的东西认真品味,或许我们会得到让你终生受益的东西。

弟子规反思心得体会篇4

在学习《弟子规》的过程中,使我受益非浅。因为在学习《弟子规》之后才真正的懂得。《弟子规》增长了我的智慧,震撼了我的心灵。通过对《弟子规》的学习我有几点体会:

首先是〈入则孝〉,这里主要是教育我们要孝顺父母、亲人。他们所说的,所做的都是为了我们好,所以无论如何,我们都应当听从他们的教诲。弟子规里面也有写到“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它的意思是:不管父母、亲人爱不爱你,你都要尽你做人的孝道,尊敬父母、亲人。其次是〈出则弟〉,它是教我们怎么和别人相处的。比如“兄道友,弟道恭,兄弟和睦,孝在中。”意思是:兄弟朋友要互相尊敬,要和睦,如果不和睦,父母就要为你们操心,和睦,就少了父母亲的一份担忧,就等于是孝敬父母了。所以,我们一定要和兄弟姐妹们和谐相处,这样我们的父母看了才会从心里面为我们感到高兴,我们也会因此更快乐的。

〈谨〉,我们生活中做什么事,时时刻刻都要谨慎。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穿衣服要系钮扣,要整洁,还要符合自己的身份。尤其是不应该在背后谈论人家的长短,这样是不好的,也是不道德的。人不要自私,要大方,不计较小事,这样人也会变得很快乐。鲜花感恩雨露,因为雨露滋润它成长;苍鹰感恩长空,因为长空让它飞翔;高山感恩大地,因为大地让它高耸;我们应感恩老师,因为老师打开我们智慧的大门,让我们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在我们的成长历程中,浓浓的师爱一直伴随左右。

要感恩国家,今天如果没有国家,没有一切的施政,我们就没有办法生活在安定的社会里。一个对国家、社会有责任心的人,才会用一颗感恩的心去面对一切,他的人生也因此而精彩。

我觉得《弟子规》对我们的一生都会有帮助,我会时时刻刻用这本书来鞭策自己的。

弟子规反思心得体会篇5

《弟子规》是依据孔子的教诲编写而成的一本反映自身问题的著作,是后人应该学习的典范。上个学期,学校让我们每个班都要学习《弟子规》,践行《弟子规》。

我们要想学好《弟子规》,就要时时刻刻用弟子规中的要求约束我们。《弟子规》中有这么一句话:虽有急 卷束齐 有缺坏就补之。它要求我们做到先将书包整理好,再上床睡觉。有一次,我晚上写作业写到很晚,爸爸妈妈都叫我赶快睡觉,要不然明天早上起不来了。刚写完作业,桌子上还很乱,但已经很晚了,我想到了《弟子规》中的那句话,就用我最快的速度将书包整理好,然后才去睡觉。

还有一次,我早早的忙完了一天的事情,就出门找朋友玩,临走的时候,我想到了《弟子规》中:“出必告返必面”这句话,便给爸爸妈妈留了一张纸条,上面写着我去了什么地方,让爸爸妈妈不要担心,我几点就回来。

在我们班里,每周都要填一个《弟子规》践行——学校评价用表。上面有一条:心有疑 随札记 就人问 求确义。在刚下了数学课的一个课间,我们都在班里做数学作业,有一个题最有争议,是一个求年龄的题。我和翟梓翔分别算出了两个不同的答案,其他同学的答案也是我们两个之中的一个,我们就在教室里展开了验算、调查等证实自己答案是正确的方法。最后,我们还没讨论出来一个结果,只好找数学老师刘老师解决,我们拿着作业去了办公室。刘老师给我们两个讲了这道题的正确做法,发现翟梓翔的答案是正确的,我只好就此作罢,相信真理。这样,我们就解决了一个富有争议的问题。

要想学好《弟子规》,就要在做每件事之前想想:我这样做对吗?我是不是应该先干这件事,再干那件事……要时时刻刻想到《弟子规》,这样才能更深入学习!

弟子规反思心得体会篇6

《弟子规》教人向善,长养人的德行,目的是让人活得有意义。而我也是通过学习《弟子规》明白和学到了做人的道理,人生是一个过程,过程如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选择了一个什么样的人生目标。我的人生目标是好好教育孩...

刚读《弟子规》我就被它所震撼,原来中国有这样优秀的传统文化。我得承认自己才疏学浅,到现在才结识《弟子规》这本好书。通读之后,我感慨万分,《弟子规》是我们生活的一面镜子,是我们养成良好个人行为的指南,是检验我们道德品质的一个标准,是提高国民素质重要的启蒙教育,也是我们终身受益的良师益友。然而现在能接受传统文化的教育和熏陶,我感到非常的幸运。>《弟子规》原名《训蒙文》,是清代李毓秀根据宋朝朱熹的《童蒙须知》改编,后经清代儒生贾存仁修订,改名为《弟子规》,是一本教导儿童怎样待人接物的书籍。它那浅显易懂的文字里却蕴含着许多做人的真理,不仅对于教育少年儿童,更对于成年人在生活、工作、家庭等方面也有着重要的意义。在现实生活中有一些人还存在着素质低下、道德滑坡、不忠不孝、不仁不义、不知书不达礼、没有责任感和事业心等现象。这些人缺的是什么?我觉得缺的就是民族优秀文化的熏陶。《弟子规》一书深刻地训导我们如何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形成良好的品德和生活习惯;如何具备博爱的精神及正确的读书方法等。诸如书中所写的:“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应勿懒;出必告,返必面;居有常,业毋变;”这是孝道的基本要求。“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称尊长,勿呼名;对尊长,勿显能”。乃为如何友爱兄弟,尊长爱幼最基本的语言及行为规范。另外,书中通过列举生活中最易被视作琐碎的习惯及现象,进而训导我们如何养成良好生活习惯、具备博爱的精神和正确的读书学习方法等。本书中的每一章、每一句、列举的都是生活当中最为普遍、最基本性的习惯和现象,而这些习惯和现象可以说是人人皆知,但有好多人做起来却不是那么容易,不是不知道,而是不去做。书中告诉我们一个道理:不要因小而不为,良好的习惯都是从一点一滴做起的。

通过学习《弟子规》一书,使我认识提高了。每天应该做哪些事,不应该做哪些事,什么时候应该做哪些事,不应该做哪些事,怎么做好,人人都清楚。也许有人认为这是一本儿童读物,是教育小孩子的和成年人没有多大关系,其实做为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我们每个人都没有理由去抛弃的。虽然时代在变化、人们的思想观念也在更新,但中国国学博大精深,虽然历时久远,可仍具有极强的阅读价值和深刻的教育意义。我们通过中国古典文化的熏陶,对我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以增强自已的审美底蕴和人文意识都是非常有益的。

通过此次学习,我感到对自已是一场深刻的思想革命、一次心灵的洗涤,克服平时自己的一些惰性,要求学生做到的,必须自己身体力行,率先垂范,处处走在学生的前面,为学生做好表率。

学习的过程就是一个认同的过程,而对自身产生影响则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例如,我们学习《弟子规》,背诵下来应该是很容易的事情,但是真正对一个人产生有益的影响,那就需要时间了。一个人处世必定有一些原则,在他们潜意识中受到这些原则的制约。学习了《弟子规》,就是要把圣人教诲贯彻到生活中,落实到一言一行中。

学习《弟子规》,我想不仅是一个提高个人修养的过程,更是一个思想升华的过程。对一个人的成长来说,是十分必要的。爱周围的人,爱这个世界。只有这样,这个社会才变成和谐的社会,这个世界才变成和谐的世界。

在学习《弟子规》的过程中,使我受益非浅。其中有些道理很简单,但就是没有真正去体会其中的道理。因为在学习《弟子规》之后才真正的懂得。《弟子规》增长了我的智慧,震撼了我的心灵。通过对《弟子规》的学习我有三点体会:

第一做人要懂得感恩。对一个人而言,应该报答的最大恩情是父母的养育之恩,所以《弟子规》第一章就是《入则孝》感恩之心体现在一个“孝”字上,“父母呼 应勿缓 父母命 行勿懒”“父母教 须敬听 父母责 须顺承”,想一想这些都是我们做儿女的孝顺父母的基本要求,但我却有很多没有做到。通过这次学习,希望自己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加倍努力,希望能给操劳的父母幸福的生活。以前和自己的老公总是爱闹别扭,委屈了还常常去找自己地父母诉说,想想自己多不该啊,不担没有关心父母,相反却总是带给他们烦恼。通过学习《弟子规》我发愿:无论爸妈还是公婆我都要全心地尽一份孝心,让他们的晚年更加快乐!:

第二待人接物要怀着恭敬之心,为人要谦虚。恭敬与谦虚是分不开的,没有内在的谦虚很难做到对人恭敬。“满招损 谦受益”、“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虽然从小就念过许多这样的名言警句,但我却没有意识到谦虚是一种品质,反而常常争强好胜,骄傲自满。想一想骄傲自满的确给自己带来了很多损伤,也让自己落后于别人一大截。在单位里与领导和同事共事总是很难相处,关系不和睦,总是在抱怨不公平,通过学习《弟子规》让我认识到恭敬和谦虚的重要性,人不可有傲慢之心,工作成绩再突出,对领导不够尊重,我行我素还是得不到领导的认可,如果我早点接受这样的教育,相信在自己能够很好的协调好上下级的关系,以及做人的道理。

第三要找准自己的人生目标。《弟子规》教人向善,长养人的德行,目的是让人活得有意义。而我也是通过学习《弟子规》明白和学到了做人的道理,人生是一个过程,过程如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选择了一个什么样的人生目标。我的人生目标是好好教育孩子,在自己学习的过程中,发现自己比前的学习只是明白道理而没有真正去力行“不力行,但学文,长浮华,成何人。不学文,但力行,任已见,昧理真。”曾经的我便是那样的人生。现在我要好好学习和落实《弟子规》,同时也要教育我的孩子,让他从小接受传统文化,“为国教子,以德育人”,孩子是祖国的未来,教育好下一代是我们做父母最大的责任。“至要莫如教子”,相信一份耕耘一份利益,十份耕耘十份利益。懂得反省自己,时刻反省自己地言行,做一个真正无愧于心的人!

弟子规反思心得体会篇7

《弟子规》里面都是生动的故事,我很喜欢 。 最让人感动的还是那些孝悌故事,如《卧冰求鲤》、《亲尝汤药》、《替父从军》……

先说说《替父从军》吧!花木兰,家喻户晓。她天天跟着父亲学习骑马,练得一身好武艺。有一天,差役送来了征兵的通知,要木兰的爹去当兵。可是父亲已经年老,怎么还能打仗呢?思量再三,最终木兰决定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在战争中,木兰作战勇敢,立下了不少战功。最后,木兰回到自己的家乡,换上了漂亮的女装,同伴见面前站着一位亭亭玉立、楚楚动人的少女,都大吃一惊,没想到共同战争十二年的战友竟是一位少女。花木兰出于孝心,替父从军,造就她成了当之无愧的女英雄。

再讲讲《卧冰求鲤》。晋朝时期,有个叫王祥的人,他的亲生母亲早就去世了,继母对他很坏,经常在父亲面前说坏话。有一次,继母生病了,她说想要鲤鱼吃。于是,王祥去外面捕鱼。那天天气特别冷,西北风呼呼地吹着,河面结了厚厚的冰,王祥为了能捕到鱼,竟然脱下衣服,赤身在冰上,想用身体把冰花开。这时,冰突然裂开了,露出了两条活蹦乱跳的鲤鱼,王祥高兴极了,把鱼煮给继母吃。几天后,继母的病好了。也是因为孝心,感动了原本冷酷的继母。从此,她改变了对王祥的态度。

最感人至深的要属《亲尝汤药》了。汉文帝是皇帝,但他像平民百姓一样,照顾年迈的太后。太后生病,每次喝药的时候,都要尝一尝,看看药苦不苦,烫不烫。每天伴在太后身边,整日整夜地没法合眼。过了三年,太后的病好了,但汉文帝却累得倒了下去。汉文帝因为懂孝,所以懂民心,使他成为老百姓拥戴的一代明君。

读了《弟子规》让我懂得了很多道理,尤其是让我懂得要孝敬父母,我很喜欢这本书。

弟子规反思心得体会篇8

说来觉得可笑与惭愧,长这么大第一次接触《弟子规》,前几天打电话给爸爸,本来想得到一番表扬,没料到爸爸说7岁的表弟也在学习,我无言以对,我知道硬式教学会让这些孩子们背的滚瓜烂熟,但其中国学的博大精深的神韵要细细思考方可吸收。

可以说在我身上80后的一切表现得淋漓尽致,自私、任性、轻浮、娇纵。所以,面对挫折也相当浮躁与脆弱。一直以来,我是父母眼中的唯一,他们会给我我想要得一切,会从心底原谅我在他们面前所有不被理解的思想与狂躁。

翻开《弟》,细声朗读,那些严谨简洁的文字,从在家、外出、待人接物到求学应有的礼仪与规范,在现在看来那些小的不能再小的事物与道理,试问自己又做到多少?书上说这是一本父母教育子女的启蒙读物,我觉得对于不是为人父母的每一位,这无非不是个精彩之处,因为我们会完全换位到父母来看这些,把自己想象成是父母,此时的我应该是这般这般的教育我的孩子……原来作为父母应该是这般这般的不易……很自然脑海中又模糊地浮现了很多当年父母教育我们的历历在目……

我知道了从现在开始热爱生活的涵义,最爱的不是自己,而是父母,然后才是自己,而这种爱才应该是理性而又深稳的爱,与其说父母赋予了生命这样高洁的赞美,不如说是肉体与生智的延续的坦白,而懂得了这些不是要多么的讴歌国学的什么,而是一种体会,我想体会在心,付之行动,方算得上吸收了精髓。

400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