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句屋 > 范文大全 > 心得 >

数学心得和反思总结

时间: 新华 心得

写心得需要突出重点,将重要的知识点、技能和经验放在前面,以便读者更好地掌握。怎样写数学心得和反思总结?这里提供数学心得和反思总结分享,供大家参考。

数学心得和反思总结

数学心得和反思总结篇1

首先我要说的是学习数学模型的意义,说到意义就要说到它的价值,我们知道教育必须反映社会的实际需要,数学建模进入大学课堂,既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也符合教育改革的要求。对于数学教育而言,既应该让学生掌握准确快捷的计算方法和严密的逻辑推理,也需要培养学生用数学工具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传统的数学教学体系和内容无疑偏重于前者,而开设数学建模课程则是加强后者的一种尝试,数学建模的初衷是为了帮助大家提升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经过近几年的实施与推进,新课程的理念已逐步被广大教师接受和认同,在教学实践的不同层面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体现与落实。作为课程改革的主阵地和落脚点——课堂教学,却还有或多或少的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所以我们的课堂教学有必要依据新课程理念,建立符合实际的教学模式。反思我们的现在推行的解决问题课堂教学模式,不难发现与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基本一致,有着诸多优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借助学生的生活经验,创设和谐课堂。

大量的研究表明,和谐的课堂学习环境可以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在和谐的课堂学习环境中,学生的精神状态自然就会调整到最佳,并能随教师一起很快的进入到学习中来,从而实现课堂的高效。本次建模研讨中的两节均能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来灵活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实现了和谐课堂的创建,为下面数学活动的展开做好铺垫。

二、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参与数学学习的内在动力。

通过本次研讨活动,我深深的感受到:把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置身于一定的学习情境之中,把知识的学习寓于情境之中,能最大限度的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在我们推行的这一模式的实施中,能明显的看出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合作者、引领者的教师,能为学生创设一个放飞心灵、获取知识的园地,能在我们的课堂中把学生知识的获取、能力的发展、情感的体验、个性的张扬尽可能的融合到一起,尽可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充分发挥着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例如:李艳秋老师执教的《相遇问题》一课中,教师提供的饿“送文件”这一学习情境,学生的就在这一情境中展开数学学习活动,在经历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质疑建构中体验数学学习活动的乐趣,在体验探索中自主获取知识,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

三、提供开放的课堂环境,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

新课程改革倡导我们的数学课堂应该是面向全体学生,强调学生自觉参与的过程,反对以往教师在课堂中的“权威地位”。在这两节研讨课中教师尽可能为学生创设具有接纳性、宽容性的开放课堂,创设具有开放性的学习情境、问题引领等,来促使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中,让学生真正的做到动眼、动手、动口,实现课堂效率的有效、高效。例如:周宏娟老师执教的《百分数应用三》,让学生拿出课前调查的一个家庭支出情况的相关信息,让学生独立提出问题,自主尝试解决,在这样开放的学习环境中学生是可此不彼,积极参与,课堂的效果亦是很高!

数学建模属于一门应用数学,学习这门课要求我们学会如何将实际问题经过分析、简化转化为个数学问题,然后用适用的数学方法去解决。数学建模是一种数学的思考方法,是运用数学的语言和方法,通过抽象、简化建立能近似刻画并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强有力地数学手段。在学习中,我知道了数学建模的过程,其过程如下:

(1)模型准备:了解问题的实际背景,明确其实际意义,掌握对象的各种信息。用数

学语言来描述问题。

(2)模型假设:根据实际对象的特征和建模的目的,对问题进行必要的简化,并用精确地语言提出一些恰当的假设。

(3)模型建立:在假设的基础上,利用适当的数学工具来刻画各变量之间的数学关系,建立相应的数学结构。

(4)模型求解:利用或取得的数据资料,对模型的所有参数做出计算。

(5)模型分析:对所得的结果进行数学上的分析。

(6)模型检验:将模型分析结果与实际情形进行比较,以此来验证模型的准确性、合理性和适用性。如果模型与实际较吻合,则要对计算结果给出其实际含义,并进行解释。如果模型与实际吻合较差,则应该修改假设,再次进行建模过程。

在学习了数学模型后,它所教给我们的不单是一些数学方面的知识,比如说一些数学计算软件,学习建模的同时,借用各种建模软件解决问题是必不可少的Matlab,Lingo,等都是非常方便的。数学模型是数学学习的新的方式,他为我们提供了自主学习的空间,有助于我们体验数学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价值和作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化和其他学科的联系,体验综合运用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增强应用意识;而且数学模型还对我们有综合能力的培养、锻炼与提高。它培养了我们全面、多角度考虑问题的能力,使我们的逻辑推理能力和量化分析能力得到很好地锻炼和提高。而且我认为数学模型带给我的是发散性思维,各种研究方法和手段。教会我凡事要有自己的创新,自己的严密思维,不能局限于俗套。总之学习数学模型有利于激发我们的学习数学的兴趣,丰富我们学习数学探索的情感体验;有利于我们自觉体验、巩固所学的的数学知识。还锻炼了我们的耐心和意志力。

总之,数学已经成为当代高科技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和思想库,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也已经成为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而应用数学去解决各类实际问题就必须建立数学模型。中学数学教学的过程其实就是教师引导学生不断建模和用模的过程。因此,用建模思想指导中学数学教学显得愈发重要。

数学心得和反思总结篇2

本人看了《小学数学新课标》之后,感觉它在旧版的课标基础上,增加了一些新的内容,原来是一些基础性的内容,主要是向学生们传授知识,让学生们能够掌握好就可以了,现在并不只是这样,而是重视培养学生们的创新意识,让他们在实际生活情境中感受数学,数学学以致用,而且是快乐地学习数学。我肤浅地总结了一下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原来小学数学中的“两基”变成了现在的“四基”。多出的两个方面是“基础思想,基本活动经验”。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新课标在以前要求的仅仅是小学数学基础性的掌握,而现在却是把小学数学的要求提高了层次,要求把数学的基本思想也要贯穿于数学教学中,同时要让学生们在实践活动中体验数学的学习,这样也就从小学阶段开始培养学生们的数学素养,并让学生们在快乐中学习数学,确实这样一种的教学方式可以给学生们更好地学习数学的环境,对于学生们今后的数学学习打下了深厚的独立探究潜在习惯,也体现了新课标在指导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精益求精的态度。

其次,对比新旧课标的基本理念,我发现两者都强调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但是新版注重的是学生学习数学的情感态度和数学思想的培养。所以我们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群体使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差不多是“因材施教”的意思,但是并不是个别教学法,而是根据班级来衡量,这样我们就可以让不同的学习能力的学生在数学上有着不同的发展;另外,在我们的日常教学中应该把数学上一下数学思想融于学习数学之中,这样从学生的小学阶段就开始了解一些经典的数学思想,那么对于学生今后数学的学习会有莫大的帮助。

再次,新课标中的应用意识,让我们看到在数学教学应该去引导学生通过一些实践活动来发现数学、应用数学,培养良好的学习数学的习惯。因为大家都知道,不要做书呆子,应该尽可能地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这样既可以为生活提供便利,也可以让自己在知识的掌握过程中能够更好地积累知识,那么对于学生来说,这样的一种通过在生活中来学习数学知识和运用数学知识是很好的掌握数学的方式,不仅可以让学生对数学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也可以培养他们的通过实际生活来探索数学的兴趣,对于以后的数学学习有着更好地独立思考素养,更能在将来数学学习和进入社会都有着有益的助力。

以上,就是本人学习小学数学新课标的一些浅薄的心得体会,我想在今后的数学教学中应该把这些体会浸润其中。当然,无论如何,作为教师要不断探究数学教学,让学生在高效学习数学过程中享受数学带来的乐趣。

数学心得和反思总结篇3

小学数学新课标学习心得体会

学习《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使我领悟到了教学既要加强学生的基础性学习,又要提高学生的发展性学习和创造性学习,从而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让学生享受“快乐数学”。

一、变“备教材”为“备学生”

老师的备课要探讨学生如何学,要根据不同的内容确定不同的学习目标;要根据不同年级的学生指导如何进行预习、听课、记笔记、做复习、做作业等;要考虑到观察能力、想象能力、思维能力、推理能力及总结归纳能力的培养。一位老师教学水平的高低,不仅仅表现他对知识的传授,更主要表现在他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

二、变“走教案”为“生成性课堂”

当师生的主动性、积极性都充分发挥时,实际的教育过程远远要比预定的、计划中的过程生动、活泼、丰富得多。教师要利用好即时生成性因素,展示自己灵活的教学机智,不能牵着学生的鼻子“走教案”。要促成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教师要创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教师要在教学中真正建立人格平等、真诚合作的民主关系。同时教师要高度重视学生的一言一行,在教与学的平台上,做到教学相长,因学而教,树立随时捕捉教学机会的意识,就必定会使我们的课堂教学更加活泼有趣,更加充满生机,也更能展示教师的无穷魅力。

三、变“权威教学”为“共同探讨”

新课程倡导建立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对我们教师的职能和作用提出了强烈的变革要求,因而,教师的职能不再仅仅是传递、训导、教育,而要更多地去激励、帮助、参谋;师生之间的关系不再是以知识传递为纽带,而是以情感交流为纽带;教师的作用不再是去填满仓库,而是要点燃火炬。

四、变“教师说”为“学生多说”

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引导学生在感性材料的基础上,理解数学概念或通过数量关系,进行简单的判断、推理,从而掌握最基础的知识,这个思维过程,用语言表达出来,这样有利于及时纠正学生思维过程的缺陷,对全班学生也有指导意义。教师可以根据教材特点组织学生讲。教师不仅要了解学生说的结果,也要重视学生说的质量,这样坚持下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上好数学课应该尽量地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不能把学生埋在越来越多的练习纸中。在数学课上,教师要引导学生既动手又动口,并辅以其它教学手段,这样有利于优化课堂气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也必然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

总之,面对新课程改革的挑战,我们必须转变教育观念,多动脑筋,多想办法,密切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使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在研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做数学、理解数学和发展数学,让学生享受“快乐数学”。

数学心得和反思总结篇4

《可能性》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里的学习内容。本节课通过故事导入可能性的学习,以游戏的方式自主探索新知,在你说我放的活动中得到充分的练习,让学生初步体验实际生活中存在的不确定的事件。听了这一节课,我有以下思考:

一、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在数学活动中体验不确定现象

抽签活动,是学生在现实生活中经常会碰到的现象。本节课以抽签确定生死的故事导入,在猜测是生或死的活动中,让学生积累到关于预测的可能性的经验。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可能性大小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设计丰富的教学活动,为学生提供交流的空间。

教学中,为学生设计了多次的摸球环节。第一个摸球实验是提出明确要求让学生以小组活动进行,摸可能性不同的情况,学生操作后发现当全部是黄球时一定能摸出黄球,全部是白球时不可能摸出黄球,就有白球又有黄球时则有可能摸出黄球。

在做第二个实验时,整个过程都是教师现定出标准,让学生自己进行实验,学生在操作完成后,小组合作交流,运用比较分析,设想判断等方法,理解并掌握了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整个教学活动,以学生摸球为线索,教师提出要求学生进行实验或猜测,充分带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为学生提供了交流的空间,但在引导学生汇报时应注意掌控方向。

数学心得和反思总结篇5

我实习所在学校是河源市和平中学,实习基本内容包括三部分:课堂教学、班主任工作和教育调查。

基本情况如下

1、课堂教学:完成教案数28份,上课数31节,其中3节重复课;

2、班主任工作:负责管理班级日常事务和组织班级活动;

3、教育报告:完成一份教育调查报告。

数学教学工作

我教的是高一(10)班的数学,由于只有一个班,所以我能够花更多精力去教好这个班。见面会上,指导老师陈敏能就跟我说:“这个班的数学很差的喔……”10班原班主任梁智创老师也跟我介绍了,这两年和中一直在扩招,招了好些择校生,今年高一年级有20个班,其中又按照学生的入学成绩将班级分为8个提高班和12个普通班,我们班是普通班,基础比较差的。经过两天向老师的了解,从成绩单的分析以及和学生的接触,确实,这个班的数学基础比较薄弱,就对于函数这一部分的知识掌握得很不好,很多同学连怎样去判断函数都不会,很多简单函数的定义域和值域也不会求,对于分段函数更是无从下手,我觉得对于这一问题的出现,是学生对函数的概念不理解,没能抓住其重点以及其实质;还有就是很多学生告诉我他们连初中的数学知识都没有学会,对于这个状况,真的不乐观;还有学生向我诉苦:“老师,我初中数学都学得挺好的,为什么一到高中,我还是那么认真的学习,但是就是成绩跟不上去,很多题老师课堂上讲我听得懂,但是一让我自己做,又不知道从何下手了。”对于这些学生,我一边以坚定的语气鼓励他们:“不怕,万事开头难,高中知识相对初中知识可以说在难度上是一个质的飞跃,但只要你们咬牙坚持,不断地在平时学习的碰壁中摸索高中的学习规律,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就会慢慢地找到学数学的感觉了。”给他们学好数学的信心,一边在心里苦苦思索着如何去帮助他们尽快地把学习方式从初中转变到高中来,适应难度较大的高中数学学习。

我主要通过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题能力来提高他们的数学学习能力。体现在平时上课和答疑时对他们的思路引导和方法总结上,基于初中知识与高中知识脱节较严重的状况,给他们那进行了相关知识的补充,如十字相乘法、二次函数最值问题求解、二次不等式的求解等内容。同时,注意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上课时注意学生情绪的调动;另外,还非常注重学生对学好数学的信心,我发现,很多学生对数学已经失去了信心,我会时常去鼓励他们,鼓励他们要自信。

数学心得和反思总结篇6

本周二我有幸在玉田三中听课学习,观摩了两位老师数学优质课,半天的听课学习我收获很大,下面就这半天的听课情况谈点自己的感受。

一、教师善于创设情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创设的情境,目标明确,能为教学服务。

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感觉数学是有趣的。学生的学习是认知和情感的结合。每一个学生都渴望挑战,渴望挑战带来的成功,这是学生的心理共性。成功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能使学生产生主动求知的心理冲突,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有意识地设各种情境,为学生提供挑战的机会,不失时机地为他们走向成功。

二、教师精心设计了教学课件教学课件制作精良,

充分发挥了多媒体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重要作用,从课题材料的搜集上和视听效果上,都非常富有创意,如花似锦,引人入胜,而且都非常贴近学生生活,做到学数学用数学。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运用到生活中使枯燥的数学教学变得形象直观,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有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得牢固掌握。

三、教师的教学语言富有感染力教师的`教学语言也是至关重要的,

不但要有准确的数学专业用语,让学生听懂理解知识,而且教师要有及时的课堂评价,随时关注了学生的情感,多表扬来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四、师生互动环节引人入胜,氛围融洽。

初中各年级课件教案习题汇总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在数学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把枯燥、呆板的课堂教学改变了,从而也培养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激发了孩子的求知欲。尤其是在听课过程中,我更加深刻的体会到这些数学教师教学方法的与众不同,我感受到老师和学生之间是如此的默契……看到每个老师都精心的设计每一堂课,从板书、图片、内容,那种工作态度与热情都值得我们每个人去学习,在他们的课堂上很少有见到不学习的孩子,因为他们都深深地被老师的课所吸引着。

五、教学中注重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在教学中要注重加强小组合作学习,

让学生通过明确分工,协调配合,对学习内容进行充分的实践和探究,让学生自己找出答案或规律,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体现了探索性的教学过程。

以上是我听数学课的几点心得体会,因为各科的教学理念都是相通的,我以后要把通过听课学习到的优秀经验,用到自己的信息技术实际的教学工作中,让自己的课堂也更加活跃起来,真正让学生在快乐的氛围中学习。充分让学生参与到信息技术的教学中来,从而切实感受到了信息技术课的魅力!充分体现”教师以学生为主体,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教学理念。

数学心得和反思总结篇7

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有人说:“一本教育杂志,也应当是一所学校,有先进的教育理念,有切实、具体的可以给读者以启迪的教育案例,有高水平的服务”而《初中数学教师》恰恰如此,它的文章精短实用,可读性强,内容实在,在推动教学改革、传递教学信息方面都有独到之处。如今,做为一名初中数学教师,我更加希望能在教学方面得到一些切实具体的帮助,《初中数学教师》将怎样处理教材难点,怎样设计创造性教学方案等都为我们想到了。她的教学点评中肯,教案设计新颖,教学随笔精致。她贴近教改前沿,是初中数学教改的冲锋号。

在轰轰烈烈的教改之风中,《初中数学教师》宣扬对学生做为“人”的尊重;宣扬对学生生命的唤醒与赏识;宣扬人格平等基础上的情感交流;教育我们用心灵感受心灵,用生命点燃生命,用智慧开启智慧。因此,每当我竭尽所能地传授知识给学生却看到学生似懂非懂的目光时,我都能从《初中数学教师》中再次找寻到信心的起点;每当遇到教学中我自己也弄不太清、搞不太懂的知识时,《初中数学教师》为我解决了燃眉之急;每当我想在教学上有所突破、有所创新时,都是《初中数学教师》为我导航,让我有所创想,寻找到教学的“亮点”。闲暇时翻看一下里面的内容,总是对自己教学的一个充电。“是固教然后知困,学然后知不足也。”对于我们教师而言,要学的东西太多,而我知道的东西又太少了。

有人说,教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应该有一桶水。这话固然有道理,但一桶水如不再添,也有用尽的时候。愚以为,教师不仅要有一桶水,而且要有“自来水”、“长流水”。“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是固教然后知困,学然后知不足也”。因此,在教学中,书本是无言的老师,读书是我教学中最大的乐趣。比知识更重要的是方法,有方法才有成功的路径。教师今天的学习主要不是记忆大量的知识,而是掌握学习的方法,知道为何学习?从哪里学习?怎样学习?如果一个老师没有掌握学习方法,即使他教的门门功课都很优异,他仍然是一个失败的学习者。因为这对于处在终身学习时代的人来说,不啻是一个致命的缺陷。学习型社会为全体社会成员提供了充裕的学习资源。

比方法更重要的是方向。在知识经济大潮中,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应该认准自己的人生坐标,找准自己的价值空间。教书的生活虽然清贫,但一本好书会使我爱不释手,一首好诗会使我如痴如醉,一篇美文会使我百读不厌。我深深地知道,只有乐学的教师,才能成为乐教的教师;只有教者乐学,才能变成为教者乐教。

数学心得和反思总结篇8

24时记时法是在学生认识小时、分、秒后学习的一种记时方法,它在现实生活中用途比较广泛,与学生的学习生活联系非常紧密。通过学习可以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时间观念,养成合理安排作息时间、珍惜宝贵时间的良好习惯。

一、开发课堂教学时空,转变教师教学理念是学生智慧和个性充分张扬的前提。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他们在课堂教学之前并不是“一张白纸”,而是已经有了一定的知识经验。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创设适合学生学习的情景,舍得花时间,让学生在情景中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无论在动手还是动脑过程中,让他们用自己能理解的方式理解新知,远比教师“塞”给他们有效的多。教师始终站在“平等中首席”的角度组织课堂教学,让学生在平融洽的氛围中发表意见,学生原有的知识杂相互启发中被激活了起来。

二、抓住课堂“生成”契机,充分挖掘学生学习潜力和创造性能力,是唤醒学生学习智慧与内在个性的根本。

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不再是教师事先预设好的,它是“动态的.”,“生成的”,它与传统的让学生适应教师的“教”不同,是要求教师去适应学生的“学”,它相信学生的学习潜力是无穷的学生的学习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教育的本质在于“唤醒”。因此,教师要充分根据学生的反应,恰倒好处地往我们期望的教学目标予以点拨、诱导,真诚的赞美、友好的提示,平等的交流,能够使学生的内在潜力得到充分挖掘,创造才能得到完美展示,学生真正能体验到学习是一种乐趣,把学习当作是一种无上的享受。

三、强化课堂“火花”效应,加强学生体验教学,促进学生主动构建,是智慧与个性不断延伸的助推剂。

课堂中冒出的闪亮的火花是我们教学过程中所追求的,但是如果只是让他一闪而过,岂不是十分可惜!所以,要让这种智慧和个性不断得到加强和巩固,成为学生学习和成长的助推剂。教师在以后涉及到类似的问题时,再一次点拨与唤醒,是十分必要的,点燃他们曾经深有感触的火花,他们必将十分乐意!

数学心得和反思总结篇9

近10天的宁大浙江省初中数学90学时解题能力培训已圆满结束,本以为这次培训是走走过场,形式而已,可没想到本次培训给我所带来的教学观念上的洗礼和震撼,是我从教这么多年来未曾经历过的,这么多专家和名教师(他们中有年过60的一辈子从事数学研究的老教授、有50多岁还奋战在教学第一线的特级教师、有宁波市重点中学的一线骨干数学教师、也有从事教学研究指导的数学教研员),他们的解题分析都是结合教学实践,来自于课本,源于学生在解题实践中所暴露出的一些问题,他们的报告都是真金白银,没有虚的东西,他们精彩的解题分析给我们参加培训的老师深深的启迪,不断地敲及我们的灵魂深处。本次培训之旅是一次心灵之旅,是一次教学观念的大洗脑,培训虽然已经结束,但我仍在回味,本次培训也带给我很多感想,一吐为快。

这么多专家和名教师的共同点都是对数学研究充满激情,他们爱数学,喜欢研究习题,沉浸在自已的研究世界里,其乐融融。即使是一道很普通的习题,也可以研究到极致,他们通过对习题的研究,可以得出一系列的变式和拓展问题,(这里我在前面的文章中都有所分析,就不一一展开了)引导学生通过做一题从而达到会一片的目的,以此来减轻学生的解题负担,让学生跳出题海。

他们都有较为先进的教学教学观和学生观,都能设身处地为学生考虑,都是一再呼吁要让学生远离题海,必要的练是要的,但大量重复低效的练习他们都是很反感的。要减轻学生解题负担,唯一的办法是教师加强对习题的研究与分析,通过对习题的研究归类,对学生进行一题多解,多题一解,多解归一的科学指导,以及解题策略的梳理与分析,从而通过典型性一定量习题的训练,就可以达成学生轻负高质的教学效果。

这些名教师都有一个共同点,他们在习题研究上很勤奋,但在学生的作业布置和批改上都显得很”懒惰”,他们不太喜欢布置作业,也不太想去批改作业,他们更多的是想办法去引导学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互相批改,有问题互相问一下,集体研究一下,我想这才是真的体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一种先进的教育教学观,我们要走“学生路线”,只有真正的把学生调动起来了,我们的老师才会有更多的时间去研究,去享受我们的教学,提高我们的生活质量。反观我们现在的教育教学现状,有很多青年教师,每天都把大量的时间花在布置作业和批改上,每天都很忙,那里会想到要去做习题研究和分析,长此以往,把自已搞得很累,学生也基本上搞死了,初一、初二还好,一到初三学生就越显疲惫了,这样的学生到了高中,潜力基本上没有了,很多教师30多一点,就失去了应有的朝气与活力,失去了教学的热情。

轻负高质”的教学效果能否实现,以前我还不敢肯定,最多只是提轻负中质的这一目标,但现在听了他们这些名师的报告,以及他们的现身说法之后,我想这肯定是可以做到的,因为他们这些名师在教学实践中确实做到了(这个不是他们自吹的,有据可查的)。我想要做到学生的轻负高质,首先你教师自身的工作状态要做到轻负高质,要做到教师的轻负高质,唯一的办法是研究、研究、再研究,没有对习题的大量研究,谈何轻负高质,谈何跳出题海。真正的这些名教师也不是我们所想象的这么累,他们在成功的初期搞研究可能会累一点,但积累到了一定的阶段之后,已形成了自已的研究思路和方法,也很轻松了,实际上和他们交流的过程中,我感觉他们的心态都很好,生活质量也挺高的,<文章来源莲~山 课件 >知识面也很广,并不是除了数学之外,其它方面就不懂了,他们的工作状态真的是轻负高质,你想有这样的教师,在他们班学习的学生也不会吃多少苦头。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么好的思想报告,这么精彩的解题分析,我想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要加以领会运用,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我可能研究不到他们这种深度,但我想哪怕是尝试性、小范围、浅层次的研究,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即使做不到轻负高质,就算是能实现轻负中质,对自已而言,也算是做了一件积累功德的事情。

数学心得和反思总结篇10

通过学习对教师如何适应新课改下的教学,如何转变教学观念,有了一定的认识,这里谈谈自己的一点心得体会。

一、课改要能发挥学生主体性和积极性,有一个创新思维活动的空间,关键在于教师;教师如何引导,启发,点拔?能否真正地把学生引到这一领域?教师在平时备课中不但要吃透教材,而且要尽量地搜集,制作与教材有关的知识,教具;又要善于把握学生的心里,使学生能够与老师发生共鸣。数学学科和生活,生产密切相关。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从熟悉的事物,现象出发,根据学生掌握的情况,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激励学生共同参与,发挥想象,积极思维来解决问题的意向。

二、面对新课程,教师应确定更高层次的教学目标。对于教学课而言,不能光是知识的传授,而是包括知识与技能、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等几个方面。那种追求“能够教好一节课”或“教出了几个能考高分的学生”为目的的教学已经不符合课改精神了。教会学生知识,教给学生方法,教给学生独立和生存的能力应成为所有教师的职业追求。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是为学而教,以学定教,互教互学,教学相长的过程。教师必须改变传统的压抑学生创造性的教学环境,通过教学模式的优化,改变教师独占课堂、学生被动接受的信息传递方式,促成师生间、学生间的多向互动和教学关系的形成。教师不是数学知识的传授者、解惑者,而是知识的促进者、引导者;学生不是知识的接受者、复制者,而是知识的发现者、创造者。教师的作用主要在于“导”,就是通过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善于对学生进行启发诱导,点燃其思维的火花,引导学生主动探索数学结论的形成过程,体会科学家走的路,充分体现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环顾周围,在我们的教学中还存在许多这样的现象:一些学生在生活中早已熟悉的东西,教师还在不厌其烦地从头讲起;一些具有较高综合性和较高思维价值的问题,教师却将知识点分化,忽视了学生自主探究和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的培养;一些本该让学生自己去动手操作、试验、讨论、归纳、总结的内容却被老师取而代之;一些学生经过自己的深思熟虑形成的独特见解和疑问,往往因为老师的“就照我教的来”而扼杀。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的特点具有开放性、创造性、不确定性。在新课程下,教师应当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创造性,为学生提供从事活动的机会,构建开展研究的平台,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教师必须注重加强教学的情感性设计,实现课堂教学民主化,建立平等、宽容、和谐的师生关系。对教学而言,交往是弥漫、充盈于师生之间的一种教育情境和精神氛围;对学生而言,交往意味着心态开放、主体性凸现,个性张扬,创造性得到释放;对教师而言,交往意味着与学生一起分享理解,意味着角色定位的转移,是自己生命活动、专业成长和实现自我的过程。时刻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状态,赏识、期待和鼓励是学生成长的最好动力,鼓励学生大胆发言、敢于质疑,勇于标新立异,给学生展示自我、探索创新的机会。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珍惜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和充分发展,但要追求形式和效果统一的课堂。以上是我在新课该的教学中的一点体会和心得,还不成太熟。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我将会严格按照新课标的要求,上好每节课,掩卷沉思,彻底贯彻新课程的理念思想!

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变迁,新课程改革也将全面展开,为了新课改的需求,也为了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完善自身的业务素质,我积极参加了这次远程培训。悉心听取了各位老师的精彩的视频讲解,感触颇多,也使我对新课改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下面简单谈一下我对此次远程培训的几点认识和体会。

1、"课程标准"取代了"教学大纲"。用"标准"代替"大纲",这决不是一个名称上的变化,它更反应了课程理念的`转变。"大纲"的重点是对教学内容的规定,规定针对的教师。而"课标"是一种基本的、共同的标准,对具体的教学内容不再作规定,主要是对学生在经过某一学段、某门课程学习之后的学习结果的行为描述,制定的只是某一学段的共同的、统一的基本要求,而不是最高要求。

2、教师的角色发生了根本的改变。教师由原来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辅导者、帮助者,要求教师只起画龙点睛、引导启发者的作用。

3、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在传统的课堂中,没有问题就是最好的教学。而今天,新课改强调的是要给学生留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开动脑筋、敢于质疑、亲自动手、大胆探究,充分地进行创造性思维。

4、教学观念有所改变,教学思想有所更新。新课程标准对数学教学提出了明确的要求,着力体现四个课程理念:提高数学学素养,面向全体学生,倡导探究性学习和要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这就要求教师的教学思想、教学观念要进行相应的改变。我觉得有以下一些方面值得注意:

(1)、以问题为主线,积极开展探究性学习。探究性学习是一种在好奇心驱使下的、以问题为导向的、学生在高度智力投入且内容和形式都十分丰富的学习活动。因此,教师应启发学生善于质疑,并且引导学生以问题为中心展开探究性学习。

(2)、设计情景式数学教学。情景式数学教学以培养学生兴趣为前提,以情景共鸣为基础,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减轻学习负担;有利于增强学生学习的感受性,让学生体验学习的愉悦,享受学习的快乐。

(3)、积极设计开放式数学课堂教学。它是指把数学教学活动置于一个开放的体系中来进行设计,突破教材的文本限制,融入学生的直接经验、现实问题。开放的内容、开放的方法、开放的空间,打破了数学课堂教学对学生的限制,因而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

总之,通过此次培训,获益很多。作为新课改形式下的教师,我要不断砖研业务,强化理论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能力素质,以新理念新观念,来适应社会的发展,适应新形势发展的要求,提高自身素养,力争在新课改中快速成长。

高中数学课程是义务教育或普通高级中学的一门主要课程,它从国际意识、时代需求、国民素质、个性发展的高度出发,对于数学与自然界、数学与人类社会的关系,认识数学的科学价值、文化价值,提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理性思维,发展智力和创新意识具有基础性的作用。它是学习高中物理、化学、技术等课程和进一步学习的基础。同时,它也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价值观奠定基础,对提高全民族素质具有意义。高中数学课程力求将教育改革的基本理念与课程的框架设计、内容确定以及课程实施有机结合起来。

1、激发学生潜能,鼓励探索创新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而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家长、同学)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主动地采用适合自身的学习方法,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的。这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根据教学内容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挖掘学生的潜能,鼓励学生大胆创新与实践。要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过程中获得基本数学知识和技能,使他们觉得每项知识都是他们实践创造出来的,而不是教师强加给他们的。

例如“多边形的内角和”一节的教学,我先复习了三角形的内角和知识,然后提问:我们如何利用已有的三角形知识来解决多边形的内角和问题?学生经过讨论不难得出:淤想办法把多边形转化为三角形;于具体转化方法采用添线来分割多边形,使之成为若干个三角形。在此基础上,我继续提问:淤你们有哪些具体的分割方法(从一个顶点出发连对角线、从一边上任一点出发连不相邻的顶点、从多边形内任一点出发连各顶点等)呢?于从一个顶点出发连对角线可以有多少条?那么一个多边形一共应有多少条对角线?盂根据对角线的条数你能确定是几边形吗?榆你还能得出其他结论吗?通过学生思考探索,他们总结出许多解决多边形的内角和的方法,还因势利导探索多边形对角线的有关知识,活跃了学生的思维,锻炼了他们的创新能力。

2、面对新课程,教师应确定更高层次的教学目标

对于教学课而言,不能光是知识的传授,而且包括知识与技能、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等几个方面。那种追求“能够教好一节课”或“教出了几个能考高分的学生”为目的的教学已经不符合课改精神了。教会学生知识,教给学生方法,教给学生独立和生存的能力应成为所有教师的职业追求。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是为学而教,以学定教,互教互学,教学相长的过程。教师必须改变传统的压抑学生创造性的教学环境,通过教学模式的优化,改变教师独占课堂、学生被动接受的信息传递方式,促成师生间、学生间的多向互动和教学关系的形成。

教师不是数学知识的传授者、解惑者,而是知识的促进者、引导者;学生不是知识的接受者、复制者,而是知识的发现者、创造者。教师的作用主要在于“导”,就是通过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善于对学生进行启发诱导,点燃其思维的火花,引导学生主动探索数学结论的形成过程,体会科学家走的路,充分体现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环顾周围,在我们的教学中还存在许多这样的现象:一些学生在生活中早已熟悉的东西,教师还在不厌其烦地从头讲起;一些具有较高综合性和较高思维价值的问题,教师却将知识点分化,忽视了学生自主探究和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的培养;一些本该让学生自己去动手操作、试验、讨论、归纳、总结的内容却被老师取而代之;一些学生经过自己的深思熟虑形成的独特见解和疑问,往往因为老师的“就照我教的来”而扼杀。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的特点具有开放性、创造性、不确定性。在新课程下,教师应当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创造性,为学生提供从事活动的机会,构建开展研究的平台,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3、转变师生之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是为学而教,以学定教,互教互学,教学相长的过程。教师必须改变传统的压抑学生创造性的教学环境,通过教学模式的优化,改变教师独占课堂、学生被动接受的信息传递方式,促成师生间、学生间的多向互动和教学关系的形成。

3、1教师不仅是数学知识的传授者、解惑者,更是知识的促进者、引导者;学生不仅是知识的接受者、复制者,更是知识的发现者、创造者。教师的作用主要在于“导”,就是通过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善于对学生进行启发诱导,点燃其思维的火花,引导学生主动探索数学结论的形成过程,体会科学家走的路,充分体现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

3、2教师和学生之间不是传统课堂教学中的对象性的主客体关系,而是一种主体间性的意义关系。师生之间的交往是作为主体的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具有民主、平等的特性,通过相互作用、相互协商,建构学生多样化的主体活动,完成认知和发展的任务,从而促进学生主体性的充分发展。

现代信息技术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了良好的环境、丰富的学习资源,有利于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和有效性,促进认知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的统一,使学生的身心得到和谐的发展。当然,我们光转变这些还不够,更准确的应该是我们在对新课改的理解基础之上所做的所有转变,显然这对我们教师自身提高了要求,可能增加了教师的压力;但我相信主要的压力不仅来源于我们传统的教育与新课改后教育之间的跨越,还来源于各个地方文化背景、经济、家长观念等。面对压力,我们一定要充分理解新课程精神,才能因地制宜的搞好新课改。

总之,新的教学方法,新的教学思想都应该建立在学生爱学,想学,乐学的基础上,教师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会学生怎样去学习。我们要始终树立:培养学生要从学生的长远角度出发,从学生的长远发展出发,让他们学到的不仅仅是使书本上的知识,更是学习的能力,“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这样才能为他们将来更好地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高中数学课程是普通高级中学的一门主要课程,高中数学课程力求将教育改革的基本理念与课程的框架设计、内容确定以及课程实施有机结合起来。它从国际意识、时代需求、国民素质、个性发展的高度出发,是对于数学与自然界、数学与人类社会的关系,认识数学的科学价值、文化价值,提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理性思维,发展智力和创新意识具有基础性的作用。它是学习高中物理、化学、技术等课程和进一步学习的基础。同时,它也是学生的终身发展,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价值观奠定基础,对提高全民族素质具有意义。

4464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