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心得与收获
有了一些收获以后,写心得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这样可以提高人们对思维的训练。这里分享一些学术心得与收获下载,供大家写学术心得与收获参考。
学术心得与收获篇1
为了让我们进一步的了解医学科研选题、设计、申请有关的事项,学校特地为我们准备了一场报告。老师详细地介绍了有关医学科研的相关事项,让我们从中受益匪浅。
科研课题的形成和选择是研究工作中最复杂的一个阶段。选择课题就是选择确定自己的主攻方向,它关系到整个科研工作的成败。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仅是一个数字或技术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却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因此,正确地选择课题,是科学研究中具有战略意义的首要问题。
选题要遵循几个原则:第一,要有明确的目的性。第二,要重视创新性。第三,选题更要有科学性。第四,选题还必须具有先进性和可行性,选择的课题从研究内容到方法都应具有先进性。第五,要有竞争性。选题前必须做好充分的调研工作,准确的情报信息是选好课题避免低水平重复的依据。
选择好课题后,如何将自己的思想充分表达出来,使同行专家和主管部门认可便成为关键。在课题申请中,无论对享有声望的老专家,还是初出芧庐的年轻人,都用同一尺度衡量,优胜劣汰、择优资助。而衡量和决定资助与否的重要依据就是申请者所填写的申请书。因此,能否写出一份高质量的申请书,不仅是对申请者科学研究素质的考验,也是决定申请课题竞争性强弱的关键。要写好一份高质量的申请书,这其中既有研究者的学术水平问题,也有管理知识问题,以下几点需要注意。第一,选题范围大小要适当,主攻方向要明确。第二,立论论据要充分。第三,预期目标和研究内容要明确统一。第四,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要先进可行。
医学科研设计必须遵守以下的基本原则。第一,随机化原则。第二,对照的原则。第三,盲法原则。第四,重复原则。这样设计出来的科研项目才会更容易中标。资料的检索也是十分重要的。文献信息检索是科学研究的向导。要进行有价值的研究,必须依赖文献检索,全面获取相关文献信息,及时了解医学领域出现的新问题、新观点,以确定自己的研究起点和研究目标。文献检索有助于掌握本课题研究的进展动态,开拓思路、避免重复劳动,把研究水平提到新得高度。
接下来就是医学科研论文的书写。论文是讨论或研究某种问题的文章。由于论文是以讲明道理、发表议论的方式进行表达,故又称议论文或说理文论文的基本特征在于理论性。论文作者运用逻辑思维,直接表达自己对某个事物的观点或见解,力求以人要以理服人,就要讲出一定道理。无论是提出自己或赞同别人对某一事物的观点,还是分析批驳自己所不同意的某种观点,都要把问题上升到理论的高度。也就是说,要求作者在一定世界观的指导下,去观察和分析所论对象的本质或规律,从中得出普遍性结论,提供了科学的理论基础。
论文的第一步工作,是要选定一个适当的论文题目。题目选择是否适当,对论文成败至关重要。如何选定论文题目,主要应考虑如下方面:其一,题目的大与小、难与易。其二,题目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换句话说,就是题目的学术价值。要尽可能地选择那些意义较为重要,即研究价值较大的题目。其三,作者自身的兴趣爱好和能力基础。由于纷繁复杂的学术对象在不断扩展,即便在所攻专业范围内,我们对许多问题的了解都是很有限的。因而在选题时就要注意避开陌生的不熟悉的论题,因为这种题目和自己平时的兴趣爱好、注意力都距离较远,在这方面就可能缺乏必要的知识准备,如果凭一时的好奇或冲动,盲目选定这类题目,就只好一切从头熟悉这样往往是付出了过多代价却收不到理想效果。同时,选题时还应考虑自己的学识和能力基础,知己知彼,量力而为。
题目选定后,就要立即着手围绕题目搜集和阅读相关材料。除了指导教师提供的材料线索外,作者应到图书馆、资料室借阅参考书籍,查找载于刊物、报纸上的有关文章及其他材料,搜集和阅读材料,目的是为了了解前人、他人在自己选题方面发表过些什么意见,经过对这些意见的研究。提炼出或建立起自己的论点。在材料搜集阅读和加工提炼的工作进展到一定程度时,论文作者就需要拟写出论文写作的书面提纲。材料找齐后,即可进入撰写论文过程中的消化阶段,首先要仔细阅读材料,调动一切思维细胞,开动脑筋边读边思考,看别人在有关自己论文的主题上是怎样阐述的,有何独特之处,存在什么不足或偏颇之处,这些,往在是我们自己写作的突破口‘同时,用摘抄卡片的形式把自己觉得有用的要点记下来,这点也是十分重要的。材料读透后,要理顺一下思路,形成观点和思想,然后写出论文提纲。有的同志认为写提纲是多此一举,应该胸有成竹,一气呵成,这种看法不妥。因为学术论文和小说、散文、诗歌不一样,后者叙述人们的形象思维,有时可以一气呵成,而前者叙述人们的逻辑思维,强调文章要观点鲜明,论据充分,层次清楚,逻辑性强,所以很难在没有一个总体构想的前提下写好论文。因此在写作时一定要拟出一份完整的提纲。
初稿写出后,要在修改上下大功夫,通常可分三步进行。第一步,主要是进行观点思想的充实。要检查论文的观点,思想是否正确,有无新意,有没有漏掉或可补充的新观点,然后再检查论据是否充分,能不能说明论点,有无相互矛盾之处。第二步,修改文章的题目、结构、小标题、段落划分。检查题目与内容是否相切,各个部分的内在联系是否紧凑,有没有更切题、更新颖的标题,并注意文章的层次是不是合理。第三步,修改论文中语言的运用状况,看文章中有无病句和含混不清的词,能否用更好的词语表达文章中同样的意思,争取在不妨碍思想观点的前提下把文章写得更漂亮一些,文笔更优美流畅一些。经过上述过程的修改后,即可将论文送指导教师审阅,再根据导师意见进一步修改定稿。
最后就是成稿的发表。一篇文章质量的好与坏,往往是以科学含量多少来区分的。一篇好论文构成的五大要素是:设计合理;资料齐全;客观标准准确;结论正确;文笔流畅。设想如果一篇论文的设计不合理,将会造成无法弥补的缺陷;缺乏可供比较的对照组,致使研究缺乏科学性,结论没有说服力;缺乏诊断标准和疗效标准,致使文章缺乏说服力;缺乏实验室材料,诊断依据不足;样本太少,不具有代表性,也无法进行统计学处理,其结论无可信性;缺少流行病学调查和近期及远期的随防资料,有较大的抽样误差就不能反映该项研究的总体水平,缺乏科学性。文章没有科学性,也就失去了刊用的意义。
通过这次的学习,我学会了许多有关医学科研的相关问题。这也让我懂得了学习的重要性。要进一步增强学习的自觉性和紧迫感,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克服为学习而学习的思想倾向,既要精学,又要博学;既要现在“实用”,又要今后“有用”,努力使“笔头”成为“插头”、“人脑”变成“电脑”,不断扩充知识存量、丰富知识内涵、更新知识结构,全面提高自己的能力。听了这次报告我受益匪浅,开拓了视野。也感受到了来自学术前沿的东西。我们每个人都要在自己的学术领域里尽心尽力,坚持去做研究,不断的去追求真理,才能为人类幸福做贡献,实现人生价值。学会合作,学会与人沟通,学会学习和做研究的方法。勇于实践,勇于创新。即使失败,也要站起来重新开始直至成功。我们要结合自己的专业,联系我们的社会实际,寻找社会的需求,为社会创造价值。
学术心得与收获篇2
道德是规范社会成员行为的准则,高的道德标准造就卓越的人格品质。通过学习,我对目前社会存在的一些科学道德及学风问题有了大致的了解,认识到加强科学道德及学风建设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性。通过一些案例了解到科研活动中的一些不端、不当行为,对科研伦理及科研规范有了初步的认识,认识到做一名合格的科技工作者要有诚信的科研品行、严谨的工作作风、遵循和掌握严格的科学方法、要有责任意识、要具备丰厚的人文素养。
学术道德对于一名学术研究者而言也是如此,恪守学术道德我们的学术研究工作才会有生命力,才能铸就一名学者高尚的学术人格。当今社会,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观念已经作为主流思潮深入人心,通过发展经济来提高大众生活水准、满足人们的物质需求,这本是无可厚非的一件事,但是如果肤浅的理解这个观念就很容易使人们陷入盲目追求经济而不顾道德建设的地步,使得人心浮躁、为求名求利而不择手段。对于一名学术研究者,一旦被这种思想所蛊惑,就将必然的丧失学术良知,作出有违学术道德的事情。近几年,不断有高校教授甚至是一些身居要位的领导被曝出抄袭等种.种丑闻,这也使得他们的为自己行为付出了极大的代价。这些事实教育了每一个学术工作者,学术的生命力在于求真求是求实,每一位科学工作者他工作的神圣之处正在于,他们正在使用人类科学发展的最新成果来揭示这个未知世界的下一个真相,而这个过程有不得半点弄虚作假,那些搞科研不为科研只为名利的浅薄思想只会让他付出惨痛的代价。
加强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在科研活动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是推动学术研究自身健康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同时对倡导求真务实的社会风气,不断提高全社会的思想道德水准也能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作为研究生,我们更要在加强自身的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避免出现科研不端或不当行为,严格遵守科研伦理及科研规范,努力成为一名合格的科技工作者。
作为一名走在学术工作起步阶段的硕士生,我深深地理解到,提高自身的学术道德是何等重要,我们也许是籍籍无名的小辈,也许是无甚成果起步者,站在学术殿堂的门口仰望这座不朽的建筑,这一刻我们应该告诫自己:学术工作是神圣的,无论出于何种目的何种原因,作为一名学术工作者,都要捍卫学术的神圣性,在学术研究的崎岖小路上坚持求真求是求实求精的原则,绝不弄虚作假绝不助长学术上的不正之风,从工作中的点滴做起,为铸就高尚的学术人格而积极努力,为取得不朽的研究成果而不懈追求,而这也正是每一个从事或即将从事学术研究的人应尽的义务。只有做到了这些,有一天我们才有资格走进学术殿堂,为建设它而贡献生命。
学术心得与收获篇3
这两天假期都有事情做,作业都没有时间去完成,觉得很忙碌又很郁闷,但是今天需要没有做到作业,但是听了一个能够影响我以后学习思维的演讲,我觉得值了,非常的值,假如要我倒贴,我也愿意了。
今天是四月十三号星期天,我们学院请到了旅游专家学者马教授莅临我校开一个精彩的学术报告会,报告的题目是“我国旅游发展形势分析与区域旅游产业发展定位”。
马教授主讲的内容丰富精彩,结构逻辑严密,言简意赅。他从三大方面对报告进行展开。
首先对我国旅游发展形势三大态势分析-发展态势,竞争势态和合作势态。提出我国旅游业发展现状,并对其未来潜力发展业务进行有效可行的预测。
接着对我国旅游业发展结构性特征进行分析。我们发展从数量型增长向质量型发展,并且在其发展过程中要结合三大转变-速度,结构,形式。我对这三大词组是这么了解的:我们要自行创造条件,推进发展速度,调整转变不合理的结构,创造可行的发展形式。
最后是对区域旅游业发展的八大定位,分别是形象定位,功能定位,市场定位,目标定位,产品定位,区域定位,政策定位。这里值得一提的是形象定位和功能地位的结合,旅游业它不再是单纯宣传其视觉形象,更加要赋予它功能价值,并使二者紧密结合,使之形实具备,需要知道的是功能包括基础功能,发展功能,和提升功能,产品功能随着全面综合独到的营销策略而诞生。
在马教授的精彩报告过程中,我非常认真投入地听,虽然我对旅游学科认知不深,了解不足,我仍是个门外汉,但是我就以我自己角度去理解他所说的,去领悟他所带给我的一种信息和思想。我觉得马教授报告中让人领悟到最深刻的一个道理就是:一个创造性思维能够不断地创造出无尽的物质价值。
在马教授报告中他不断地强调一个创造性思维,对旅游业发展需要进行全面综合预见性的规划,自行不断地创造条件和把握机会,对旅游业发展需要有战略性头脑,进行战略营销。对于教育同样地,需要战略性规划,把握旅游业势态发展,以敏锐的触觉把握市场动向和未来机会,调整教育结构和教育模式,让人走在社会行业发展的前面,引导社会发展,加快旅游业发展速度。
马教授的报告里面理论不会很枯燥繁杂,因为他用丰富的例子来充实理论,是理论更加生动具体。他举列了很多吸引人的旅游业发展例子,其中在第二大部分内容当中扦插的一个关于东莞酒店业发展的例子,十分的吸引我。
他说,东莞酒店在刚开始的时候才发展两三间只有三的酒店,他们根本就没有想过将酒店发展起来,觉得没有必要。而其实酒店发展不单只有传统的一种发展模式,它还有五种模式,渠道还可以更多,获利方式同样可以多样化。例如物业增值投资,合理避税等,尤其是合理避税正是东莞酒店业发展起来的主要动力。而现在东莞的高酒店数量在全国排名第三位,仅次于北京和上海。而常平镇是东莞市拥有酒店最多的镇区,全镇有24家酒店,其中有2家五、5家四酒店。
我觉得这合理避税确实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其获益方范围非常广。不过前提是当地经济确实到了一定的水平,才有这么样的一种特殊现象。
在整个报告过程中,马教授语言精辟利索,逻辑思维谨密,思维灵活敏捷,善于挖掘创新事物,这么短暂额的时间内,要从他身上学到深刻的专业知识是不可能的,或许说他这场演讲带给我们这群学生更多的是一种关注国家时事、留心观察一切事物发展动向的生活态度和创造性的思维方式(永远不要只想着一条路,条条大路通罗马),我觉得这是一场对人思维具有深刻影响力的学术报告。
学术心得与收获篇4
20__年x月x日上午9:00,华南理工大学研究生院院长李忠教授和化学与化工学院彭峰教授在礼堂举行了一场以学术规范为主题的精彩讲座。讲座主要针对刚入学的研究生及低年级本科生,对于同学们形成良好的学术道德具有重要意义。
李忠老师是华南理工大学现任化学工程研究所所长,兼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化学部第八届、第九届专家组成员,华南理工大学研究生院院长,主要从事化学工程和环境材料领域的研究,迄今发表过很多高质量的论文。
彭峰教授是华南理工大学纳米材料与催化研究中心负责人,在纳米碳材料制备与能源、环境催化研究领域形成特色,发表SCI论文100多篇,SCI他引1000余次。作为在科研领域成绩斐然学者,两位老师对于学术规范都有独到而深刻的理解。
首先,李忠老师讲述了什么叫剽窃。英文中的剽窃一词为plagiarism,源自拉丁文,意思是kidnapper。把kidnapper分解,前面kid是小孩子,而napper最开始是小偷的意思,而不是现在大家所理解的睡觉。Plagiarism的意思是,不但用了别人家的语言和主意,而且把它当成是自己的。接着,李老师便指出了剽窃的后果。他援引了20__年《北京大学本科考试工作与学术规范条例》对学术剽窃有详细的规定和处分措施的`几项条款:
“已提交的论文、实验报告、本科生科研论文中存在抄袭事实,且抄袭篇幅超过总篇幅50%者,为严重作弊或严重违反学术规范行为,给予开除学籍处分。”
李老师认为,这项条例与国外的相关规定基本一致,这样的条文说明是必要的。
接下来他又提到了“Stearns教授的一封信”。20__年x月,当时耶鲁大学的Stearns给在北大的耶鲁的交换生开设了一堂生物类课程,同时北大的本科生也可以选修该门课程。授课过程中他发现同学提交的作业有剽窃的现象,于是给了一次机会让同学们修改后重新提交。然而重新提交的作业中剽窃现象依然存在。Stearns教授对此非常愤怒,在北大的BBS上发表了一封公开信,他在信中说最后看大作业的时候又看到两例剽窃。而且其中一个是“抄得如此明目张胆,令人难以置信”。Stearns老师所指的剽窃不完全是单纯的逐字抄袭,而是“抄观点”。他在第一次看到有抄袭的情况下又给了部分同学一次机会,但第二次抄袭者还是在犯同样的错误,这让他很伤心,他在信中这样写到,“Iwantallofyoutobeabletocreatevalueinyourlives,whateveryouendupdoing,andyoucannotdothatifyoudeceive”。讲到此处,李老师表示他觉得平时跟学生在一起讨论交流的时候特别开心,真心希望同学们在学习期间自己能够开始思考一些东西,了解一些东西,有新的看法,并能够“从阶段到阶段”,最终创造价值。他强调所谓的“创造价值”,是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经过自己的过滤和思考,最终有新的想法产生。如果在这个过程当中存在欺骗行为的话,创造是无从谈起的。
李老师指出,现在的科研大多是要建立在前人的基础上,如果造假、剽窃泛滥,连基础都不能采信的话,工作也将变得没有意义。
对于人们为何要剽窃的问题,陶老师提出,抄袭者总是对自己的行为给出各种各样的借口。譬如说“我不清楚论文写作的学术规范”,“我不知道我引用材料的原出处”,“我受到来自同行的压力,迫切需要出成果”,甚至还有“我想获得更高的分数”,“截稿日期太紧迫,我没有时间认真诚实地完成工作”,“我的写作水平不高”,如此等等。其实,这全是借口。
随后,李老师向在座的各位同学详细分析了剽窃的类型。他总结了5种类型,分别是“wordforword”一字不漏地抄”;“paraphrase”改字不改意的抄;“plagiarizingideas”偷别人的观点;“plagiarizingfromsecondarysources”剽窃二手文件,即当看的文献是综述性文章,在引用时只引原文而不引综述;以及“selfplagiarism”,即一稿多投的自我剽窃现象。对于如何避免剽窃,写好一篇真实、精准、切题的论文,陶老师认为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花足够的时间阅读相关文献和做相关研究;
二、做详细的笔记,以区分你自己的观点和他人的观点,避免混淆;
三、论文写作重在表意清晰和有逻辑性;
四、注明引文的出处,使用他人的成果和想法时要做必要的引用和标记。陶乐天老师认为这是最重要的,并就如何规范引用短、长引文以及参考文献,资料来源等向在座同学一一作了详细介绍。
之后,彭峰老师补充到,以后一旦发生剽窃问题将会严肃处理,决不会手软。他说,在国外的时候听说过很多剽窃的情况,国内许多高校的学生甚至是教授都有剽窃的行为,但其中很少是北大的,这还是让人比较欣慰的。他告诫在座的同学,“everyoneissmartenough”,所以千万不要报着侥幸心理去做不正确的事情,这样对谁都没好处。老师对作业的评判都是非常认真的,所以也希望同学们认真地对待自己的作业,不要有不诚实的行为。
两位老师的演讲让在座的同学们充分认识到了养成良好学术习惯的重要性,大家纷纷表示受益匪浅,讲座达到了预期的目的,取得了圆满成功。
学术心得与收获篇5
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人们对高等教育质量的关注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明确提出到2020年要建成一批国际知名、有特色、高水平的高等学校,若干所大学达到或接近世界一流大学水平,高等教育国际竞争力显著增强。以科学研究见长的研究型大学是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有力助推剂,是保持我国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战略资源。研究型大学还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研究型大学已经成为贯彻科教兴国战略的必由之路。
大学的科研职能是德国教育家洪堡顺应时展提出来的,德国的研究型大学建设也一直走在世界的前列。19世纪,讲座制在德国大学中诞生。讲座制的诞生巩固了科研在大学职能中的重要地位,推动了一批研究型大学的发展,为德国的科技进步作出了不可估量的贡献。研究讲座制的诞生、发展可以为我国研究型大学的建设提供有益的启示。
一、讲座制及其含义
讲座制中的讲座与我们通常意义上的讲座是有所区别的。在德语词典中,与讲座有关的词有很多,比如:kurs、lehrgang、vortagsserie等。Kurs指路线、课程和证券等;lehrgang指讲座、讲课;vortagsserie指一系列的演讲、报告、陈述。《韦伯司特新国际英语大词典》对讲座也有相似的注释,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四层含义:一是指椅子或用作椅子的东西;二是类似椅子、有椅子支撑功能或以椅子形式存在的支撑物;三是指官方席位、主教席位、教授席位等;四是当权者、尊贵者的职务。[1]讲座制是一种学术组织结构形式,我国学者符娟明认为:“讲座制是在大学里定出教学研究的专攻领域为其教学研究方向,并配备一定数量的教师进行授课与科研的制度。一个讲座往往代表高等教育中的一个学科方向,是大学的教学、科研、财务、人事、行政的基层单位。一名教授、一名副教授、两名有学位的助教就是一个‘讲座’的基本成员。此外还可以配备一至四名行政助理、教学辅助人员或技术实验员,由教授领导。”[2]讲座制作为学科分野和学问领域的规范制度,有利于大学科学研究朝纵向发展,极大促进了当时科技的进步。
二、教授治校与教授的聘任
讲座制历史非常悠久,起源于欧洲中世纪大学的中期,当时的师傅(教授)组织一些工匠(助教)和一批学徒(学生)成立了行会。而讲座制的组织模式直接来源于当时的行会模式。在中世纪的行会里,师傅的地位是无可撼动的,处于绝对的优越地位。在讲座制里,教授同样具有绝对的优越地位,特别是正教授。19世纪的德国研究型大学“把研究和教学统一在正教授身上,加强了他作为研究所主任的领导地位和大学管理方面作为兼职决策者的影响”。[3]讲座制继承了中世纪大学教授治校的传统,但又使教授的职能得到了突破。教授不仅承担起了教学的职能,而且必须进行科学研究。近代德国大学特别是研究型大学的组织形式是典型的以教授为中心的讲座制。教授是他所在领域的讲座的唯一负责人,从而拥有很大的权力。讲座里课程的设置,学生的选拔录取及考核评价,科研经费的申请与划拨,讲座内部教师的聘用,等等,教授都要全权负责。这充分体现了教授治校的思想,同时也非常有利于学术自由和研究型大学的发展。当然教授的权力并不是越大越好,但纵观我国研究型大学里教授的地位。教授没有受到充分的重视,教授在学术方面的自由受到一定的限制,在大学管理方面的话语权更是十分有限。教授处于科学研究的前沿,然而现存的大学制度很多方面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科学研究的发展,不利于大学科研职能的充分发挥。给予教授适当的权力有利于大学教授主体地位的体现,可以充分发挥教授治校的优良传统。
教授是讲座的主要负责人,讲座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讲座教授个人。鉴于讲座教授在讲座的独特地位,讲座制中教授的选拔格外值得关注。在讲座教授的选择与任用上,应聘人员的学术水平是考查的核心内容。《德国史1800―1866》有这样的记载:“在选择教授人选时,起决定作用的不是地区的考虑,不是同事个人的好恶,不是社会交往能力或口才好坏,也不是笔头或教课能力,而是研究工作及其成果的独创性。”并且,“在讲座制高等教育体系中……力量的核心在于从同僚中选举讲座教授……‘任命’来自下面而不是来自上面,不是来自一个高级官员或首脑”。可见,讲座教授的选拔的唯一标准就是应聘人员的科学研究能力,同时任命过程也体现了一定的民主性和公正性。这样就保证了讲座教授是讲座所在学科领域的权威专家,也奠定了讲座教授在这一学科领域施展这种学术权威的合法性。德国《高等学校总法》对讲座教授的聘用也有明确的相关规定。大学采取公开招聘方法录用大学教授。招聘公告必须说明该职位所承担的具体工作,并由所在州相关法律规定的主管机构根据建议的人选进行招聘。一般由有关学科或专业人员组成招聘委员会,应聘者必须到学校进行实际讲学,然后委员会从中遴选出3名候选人,并确定候选人的录用建议次序,报学校校长,由学校报大学所在州政府的有关政府部门审批。一般来说,州政府按照所报候选人次序,任命第一候选人为教授。[4]讲座教授招聘和任用过程中的规范化、民主化和公平化,对我国研究型大学教授的聘用同样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三、学术的等级分工
讲座里有非常明显的学术等级制度,教授一人在学术的最顶端,在讲座中拥有至高无上的学术权力。副教授也拥有一定的学术权力,主要辅助教授管理讲座日常的教学和科学研究,而其他教师则主要辅助副教授负责讲座的教学工作和学生的管理工作,处于学术的最底层。在讲座里,教授、副教授和教师分工明确,各司其职,相互协调,相互合作,平稳而有序,保证了讲座里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早在19世纪80年代,美国科学家亨利・A.罗兰(Henry.A.Roland)就对如何在高等教育系统中保持一定的等级制度同时又保持一定的公开性、多元性,以及同行评议的做法进行过讨论。罗兰认为,金字塔结构仍然是高等教育系统人才配备的最佳结构,凌驾在这种结构之上的应当是极少数杰出的科学精英,但它的底层却要向所有具备发展可能性的人才开放。[5]一味地追求人与人之间的差异,人为地掩盖人与人之间的差异,从而否认学术按照不同等级分工,这种行为本身就与知识的等级性背道而驰,知识的价值属性也遭到了淹没,是另一种学术强权表现。历史已经证明,讲座制中适度的地位差别,适度的等级分工不仅可以促使教师产生适当的压力,而且可以使教师产生希望而不断激励自己上进。因为没有差别和等级,就无法进行价值判断和选择,也就不利于教师的公平发展。
讲座制的学术等级分工还间接地保证了学术自由和学术水平。讲座制这种小规模、高度自治和自给自足的科研组织能给教学、科研和学习更多的自由,讲座教授在招聘教师的时候也能根据讲座实际需要招聘到适合讲座发展的教学工作人员。在历史上,行会垄断式的讲座制在捍卫学术自由和学术自治上发挥过巨大的作用。著名高等教育专家伯顿・克拉克认为:“虽然个人化的权力总是具有被滥用的可能,但是,没有这种权力,高等教育系统显然不能有效地运转,因为它保证个人研究时的创造自由和个人的教学自由。”[6]
四、学术创新与学术新人的成长
讲座是以讲座教授这个学术寡头为中心的封闭式的学术群体,如果管理不善就有可能产生学术专制。因此,来自讲座外部的影响和社会的监督必须对讲座制中教授的特权进行适当的干预。如果讲座教授缺乏开放、包容的精神,就会成为学术创新和学术新人成长的障碍。这样的讲座缺乏学术创新的氛围,一旦有些创新的想法站在与教授相反的立场上或危害到教授的利益,就会受到教授的抵制,甚至被扼杀在摇篮里。在对讲座内部教师的科研评价和教学评价过程中,也会不可避免地带有教授的个人偏见,不利于讲座内部的公平和公正,影响讲座内部人员的团结,甚至会催生违反道德和法律的恶性竞争。伯顿・克拉克说:“从19世纪20年展起来的操作层次,特别是它的‘讲座’形式的局部控制,到19世纪末,有许多已经变得僵化,已经变成凝固的权力。负责管理的教授已经发展了他们的既得利益,使在他们领域内兴起的新专业作为亚专业保留在他们自己研究所以内,而不允许它们成为新的研究所或独立的讲座。”此外,讲座制还极大地阻碍了教授从一所大学到另一所大学的自由流动,从而形成无形的学术枷锁,不利于学术的传播交流与知识的共享。
在中世纪的德国只有教授才有资格申请科研经费,主持科学项目研究。而要获得教授资格首先必须完成博士学位,再花费相当长的时间去准备教授资格考试,最后才能获得教授职位。在一个讲座中,年轻的教师不能独立地进行科学研究,这就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科学研究的创新,造成了人力资源的极大浪费。因此,许多创造力强的年轻科研工作者看不到职业前景和缺乏科研经费而流失美国,造成了科技创新人才的严重流失。其原因是:相对于德国,美国的工作环境比较好,收入颇丰,待遇优厚。[7]因而,我国的高等学校和科研机构也需要进行相应的改革,减少作风,改善工资待遇,优化科研软环境,吸引优秀的科研人才,为研究型大学的建设提供人才上的保障。
五、讲座制的应用
随着高等教育的不断向前发展,产生于中世纪的讲座制的一些弊端不断暴露出来并逐渐被系科制所代替。但是,讲座制中任然有很多可取的地方值得我们建设研究型大学所借鉴。讲座是一种相对比较独立的学术组织,讲座里的教授和教师可以按照自己的方式从事科学研究。由于受到外界的影响有限,客观上保证了科学研究的学术自由。历史上就有很多成功的例子:讲座制在柏林大学走向成熟,同时,讲座制又帮助柏林大学取得了辉煌成功。洪堡在创办柏林大学之初就提出了著名的“教、学与科研三者相统一原则”,即通过科研将教与学联结起来。柏林大学选择了讲座制,有效地促进了教学与科研的融合,并达到了相互推动的目的。被誉为“设在巴尔的摩的柏林大学”的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在该校创办初期全方位学习柏林大学并引进德国大学的教授法,以实施研究生教育为重点,成为美国第一所以研究生教育为主的高等学校。[8]另外,日本东京大学在创办初期,高薪聘请欧洲知名教授,不久也设立讲座制,一方面使科研得以深入,另一方面也留住了人才。[9]虽然在建设研究型大学的过程中,高校内部的治理结构还是以系科制为主,但是院系下设的研究所则可以采取改良后的讲座制。研究所设一名教授为主要负责人,统管研究所的科研及相关工作,相当于讲座里的教授。研究所里的研究人员则主要从事日常管理工作和科学研究工作。通过给予研究所一定的学术权力从而保证研究所内的研究人员拥有充分的学术自由,这对于研究型大学提高科研能力,增加科研产出无疑具有良好的助推作用。当然,讲座制值得借鉴的地方还有很多,我们要结合实践、不断探索、科学利用,进而加快我国研究型大学的建设步伐。
参考文献:
[1]韦伯司特新国际英语大词典[Z].第三版:370.
[2]符娟明.比较高等教育[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7:571.
[3]伯顿・克拉克等著.王承绪译.高等教育系统――学术组织的跨国研究[M].杭州:杭州大学出版社,1994.51.
[4][7]许庆豫,葛学敏.国别高等教育制度研究[M].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4.
[5]缪榕楠,谢安邦.教授权威的历史演变[J].高等教育研究,2007,(1):7-12.
学术心得与收获篇6
最近几天学术活动比较频繁,社会学院和公共管理学院讲座不断,法学院又举办研究生和青年教师的论文发布会,发布会上不仅可以看到同学和师长报告论文而且有各位一流刊物的编审给予精彩的点评,几天下来收获良多,于是要将这种感受记录下来,以便日后回味。
一、董平教授讲座:“儒家的反思与心灵秩序的重建”
昨天得到消息,公共管理学院举办第二期学术大讲堂活动邀请了浙江大学的董平教授来进行一场“儒家的反思与心灵秩序的重建”的讲座。我得到消息立即和几个同学一起赶往独墅湖去旁听董平教授的演讲。由于,当天晚上回来的比较晚,而且第二天我还要在论文发布会上介绍自己的论文,回到宿舍后连夜写第二天的讲稿,因此没有及时整理讲座的心得,现在补上。由于隔了一天,有些感受已经没有当天印象深刻,只能记下一两点对自己最有启发意义的内容。
关于仁
孔子书中多次论仁,大概统计了一下,孔子书中有六十节的内容谈到了仁,过去我们在解释孔子之仁的时候往往会引用“樊迟问仁”一节,孔子在那一节中简单地回答了:“仁者,爱人也。”或者引用“子贡问仁”的一节,孔子的回答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说实话,我过去理解仁的时候,也往往将其看成是“爱人也”,并且将儒家的仁进一步理解为一种等差之爱,甚至狭隘的理解儒家的爱是亲疏有别的,父子、夫妇、兄弟之爱与乡里、路人之爱是不能等同的。而在讲座中,董平教授指出了这种理解的片面之处。董平教授说,孔子的论语是一部对话作品,每一段对话都有其具体语境的意义,脱离了语境,这一段文字或许就不具有原本的意义。樊迟与子贡问仁,孔子之所以有不同回答,是因为两位弟子的个性与品格各有不同,樊迟对于父母的三年怀抱之恩不加以回报并且感到心安,可见其不知爱人,因此孔子教诲他仁者爱人的道理。而子贡则比较意气风发,难免强人从己,因此孔子告诫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那么,既然如此,孔子的哲学似乎就是只言片语而不成体系,似乎和黑格尔讥讽的一样了,《论语》不过是人生格言的大拼凑。其实不然,孔子思想自有其一以贯之之道,是一门成体系的哲学。董平教授进一步阐述了孔子的仁,董平教授认为反思在儒家思想中是十分重要的,所谓“见不贤,思自省”和“反求诸己”都是反思的重要方法,孟子也曾经说过“反身而诚,乐莫大焉。”
所谓一以贯之之道就是忠恕。忠者,正心也,也即合乎内心之仁的反思过程。而恕,也就是关于仁的实践方式,是一种个体的经验的思考。所谓恕,也是儒家的推己及人的过程,儒家的整个政治哲学也正是建立在这个外推的基础之上,孟子将之称之为推恩。
二、论文发布会的感受
简单记一些论文发布会的收获和心得。
1、选题很重要,一位老师点评的时候指出:今天获得比较好的分数的文章都是选题比较有新意的。另外一位老师也说:一个好的题目就成功了一半,即便内容结构有所不足,都是可以弥补的,但是如果选题出现了偏差,则往往是不可弥补的。
2、材料很重要,很多同学被老师批评的原因都是材料,尽量要引用第一手资料,没有一定的一手材料是不能动手写文章的。论证一个观点一定要有相应的材料支持。
3、法史学的研究尤要扎扎实实的读材料,用功的写文章,尤其考验自己的耐心,学姐的文章获得了老师的一致表扬,虽然我没读到学姐的文章,但是从老师的点评中可以看到,扎实的写作和踏实的研究作风是最为需要的,这是我过去所缺乏的。
4、要有自己的观点,有老师批评一位同学的观点时说:片面的深刻比全面的平庸好,片面的深刻或许有偏颇,但只要论证充分都可以自圆其说,然而如果没有观点或者观点不鲜明则是很严重的问题。
5、格式问题:摘要是一篇独立的小文章,不可出现“本文认为”之类的字样,重要的是要把文章的主要观点进行提炼。关键词不是对文章标题的分割,而是文章核心内容的主题词。注释要统一,严谨。引证要广泛,尽量引证第一手资料,尽量引证经典著作和有分量的论文。
学术心得与收获篇7
孩子从小就喜欢乱涂乱画,他们把乱涂乱画作为一种自由的游戏活动。自己想怎么画就怎么画,美术活动恰恰符合了孩子的天性,反映了孩子的本质,通过美术活动能生动形象的表现客观事物,促进孩子思维、情感等方面的发展。所以说美术教育活动的培养在我们素质教育教学中占重要地位。
1、为孩子的创作提供丰富的感性经验
大自然是一个天然的大课堂,蕴藏着无穷的奥秘和想象的空间。因此在开展美术教学中,我选择贴近孩子生活的事物为题材,在日常的生活中好好地捕捉孩子感兴趣的事物,尽可能地让孩子运用自己的感官去看一看、摸一摸、尝一尝、玩一玩,并在教学过程中,多给孩子观察、欣赏的时间,引导他们进行细致的观察,使孩子的脑海中留下清晰丰富的印象,帮助孩子们积累丰富具体的、直接的生活经验,从而激发孩子们想画、爱画的欲望。如:在进行绘画“快乐的小蜗牛”前,我们通过与孩子们一起到校园的草地上寻找雨后的小蜗牛、观察小蜗牛、与小蜗牛交朋友等活动,不但引起了孩子们的学习兴趣,而且从中获得了许多关于蜗牛的感性认识,为绘画“快乐的小蜗牛”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从而更好地把它表现在画面中。
2、恰当地指导能激发孩子的创作热情
①别忽视孩子绘画活动中的“说”。
对于我们小学孩子来说,他们的绘画水平较低,不能自如的用绘画来表达自己的感受。因而,我们可以鼓励孩子自己来说,这是让成人了解孩子绘画意图及其内心世界的直接途径。在班上,孩子绘画的特点之一是边说边画。因此,在美术活动中,我把握好孩子的“说”,允许他们围绕绘画的主题轻声地说,并鼓励孩子与同桌的伙伴相互交流、提问,如:请小朋友悄悄地告诉旁边的好朋友,你画的是什么?它们在干些什么事情?他们在什么地方呢?通过恰当的“说”,不但为孩子营造一个宽松、和谐的绘画环境,激发孩子的绘画兴趣和积极的情感,而且在同伴间的交流中起到一个相互学习、相互影响的作用,从而促使孩子大胆用色、大胆表现及想象创造力的发展,提高他们的绘画水平,发展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
②以平行参与的形式扩大孩子的想象空间。
对于我班孩子来说,思维能力、想象能力等仍然受年龄特征的限制。因此,为了丰富孩子的感性经验,帮助孩子更好地对事物的表象进行创作与想象,我以参与者的角色,通过讲述自己的小故事或自己的发现,平行地加入到孩子的活动行列当中。如:在画“金鱼”时,我用朋友的口吻说:“教师刚才在观察金鱼时,发现这些金鱼朋友可爱玩了,它们在水里东游游、西游游,好象在玩‘捉迷藏’的游戏呢!那小朋友又有什么新的发现呢?”通过我的参与,对孩子起到示范榜样的作用,使孩子们有了新鲜感,从而促使他们有兴趣去探究,极大的调动他们投入活动的积极性,激发孩子的积极情感,更好地拓展孩子的联想和创造。
3、适当的示范是孩子创新过程中的“催化剂”。
随着幼教改革的不断发展,许多新的观念冲击着我们的头脑,使得我对美术活动中的示范定义变得有些模糊和迷失了方向,生怕自己的范例或示范会影响孩子的发展。因此尽可能地不出示范例或减少示范,但通过这次的教研活动,让我对“示范”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与感悟。由于我班孩子对事物的美感、形象思维还处在启蒙阶段,缺乏相应的表现能力,若任凭孩子自由发挥,而没有正确的示范、引导,那么就会出现空有过程而没有结果的局面,从而使孩子失去学习的兴趣,不利于孩
子美术表现力的发展。为了避免学生对范例的机械模仿,然而又能适合不同层次孩子的不同发展水平。因此我在向孩子示范时,并不要求他们模仿,而是通过把所要表现的事物进行结构分析,然后示范其主要的外形轮廓即可。在这过程中,我结合本班孩子的年龄特点,用自编的小儿歌帮助孩子更好地理解和表现事物。如:在教孩子画“小鸟”时,我边念儿歌,边进行示范:圆圆的头、半圆形的身体、三角形的尾巴和两只大大的翅膀通过用各个图形的组合表现小鸟基本外形的方法,帮助孩子孩子更好地进行表现。其次,在教画蜗牛、小鱼等不同动态时,我尝试使用“基本形”不变的方法,引导孩子发现其中的异同,从而表现出动物的不同动态。通过多次的示范、讲解、练习,孩子们对此有了初步认识,因此在绘画中孩子们基本能用这种方法表现出两至三种的不同动态,取得较好的效果。
学术心得与收获篇8
近二十年来,举办公益讲座逐渐成为公共图书馆的核心业务之一,上至国家图书馆、下至各地市级图书馆,都纷纷开办起讲座、讲堂、讲坛。以广东省为例,据不完全统计,在全省21家公共图书馆(2家副省级、19家地市级)中,开办公益讲座的就有广州图书馆、深圳图书馆、佛山市图书馆、韶关市图书馆、汕头市图书馆、江门市五邑图书馆等6家[1]。在图书馆讲座遍地开花的局势下,如何经营并维护好自家的讲座品牌,同时实现馆际交流互动、优势资源整合,是讲座工作者们需要思考的现实问题。笔者以佛山市图书馆的“南风讲坛”为例,对公共图书馆公益讲座的发展出路做出以下思考。
1延续讲座品牌优势
目前,讲座品牌建设意识已被图书馆界普遍接受,因此知名图书馆讲座需要扬长避短、革故鼎新,延续自己的品牌优势。“南风”之名,是佛山市图书馆公益讲座在开办10周年之际通过公开征名而得。从1995年创办至今,历经二十余载岁月的“南风讲坛”早已成为佛山市的一张城市文化名片,在举办过的2,000多场讲座中,其始终贯彻“重铸书香社会,共建精神家园”的主题精神,不仅得到图书馆业内人士的肯定,也受到读者听众的广泛好评。认可与褒奖来之不易,“南风讲坛”这块优质文化品牌中,蕴含着诸多讲坛工作者多年的汗水和辛劳。
1.1主题多样,饱含人文关怀
“‘南风讲坛’始终以倡导人文精神为目标,以体现人文关怀为主色,以满足市民多样化的阅读需求为宗旨。”[2]浓郁的人文关怀是“南风讲坛”的鲜明特色,也是赋予其持久生命力的核心。在选择讲座主题时,“南风讲坛”一直坚持“百姓、百家、百科”的适用准则,以开启民智为目的,力求引导听众亲近高雅文艺,同时注重贴近群众的普通生活,紧跟时代潮流。
“南风讲坛”的讲座主题丰富多样,涵盖的知识面极其广泛,充分发挥了公共图书馆的社会再教育职能。其借助多媒体手段普及各种专业知识,有助于听众拓宽知识面、提升学识素养。
艺术文化是“南风讲坛”最为关注的领域,对文学、诗歌、舞蹈、国画、戏曲、歌剧、电影、摄影等艺术门类均有涉及。教育也是“南风讲坛”的关注重点,其曾推出过儿童教育、青少年教育、家庭教育等系列讲座。讲座主题涉及的其他学科领域还有科学技术、军事战略、金融管理、媒体文化、国际关系、心理学等。
除了高端的文化知识类讲座,“南风讲坛”也推出过不少生活服务类讲座,以实用性见长,力求做到专业性与普及性的完美融合,以满足市民听众群体多层次的学习需求。如:面对当今创新型社会涌现出的创业潮,“南风讲坛”适时推出创业管理、职业规划类讲座;年轻人辞职旅行的社会热潮一兴起,“南风讲坛”就予以积极回应,引领听众思考相关问题;至于中医药、瑜伽等健康养生类主题,讲坛更是深入到市民群众的日常生活之中。
1.2双管齐下,兼顾两种形式
从最初的一年7场到2006年、2007年高峰时期的一年100多场,“南风讲坛”维持了很高的举办频次。其不仅每周举办阵地讲座,还深入政府机关、企业机构、社区街道等单位场所,举办流动讲座。阵地讲座有助于听众群体形成心理期望效应,是打造“南风讲坛”文化品牌的重要手段;流动讲座则能够提高“南风讲坛”在社会上的认知度,收到良好的宣传功效。
据笔者统计,2014―2016年这两年间,“南风讲坛”共举办了阵地讲座72场,场所固定在佛山市图书馆报告厅,保持一个月最少2场的频率。部分讲座还有专题化、系列化发展倾向,诸如“佛山社科文艺系列公益讲座”“我的青春我做主”“对话科学家”系列等。
在举办流动讲座方面,近两年“南风讲坛”主要完成了“文化行六走进”与“社科讲座下基层”两个项目。①“文化行六走进”项目于2012年10月启动,由佛山市委宣传部、市社科联主办,“南风讲坛”与各单位承办。其将各类专题讲座送进机关、学校、企业、军营、社区、农村,搭建流动文化服务平台,在社会中营造了浓郁的读书氛围。至2013年8月,该系列活动完成第一期讲座12场;2013年11月至2014年8月,第二期活动完成讲座10场。②2014年,“南风讲坛”还承办了由佛山市委宣传部、市社科联主办,各区委宣传部协办的“社科讲座下基层”活动。该活动邀请嘉宾以改革、发展、励志、“中国梦”等为主题,于7月28日至8月1日分别向佛山市禅城区、南海区、顺德区、三水区、高明区推送了5场讲座。
1.3多方合作,拓宽发展道路
在举办公益性讲座时,不少公共图书馆面临着资金短缺、人力不足等问题,其发展很大程度上受限于本身拥有的有限资源。因此,为谋求图书馆公益讲座的广阔前景,图书馆必须打破壁垒,寻求多方合作。
自2006年4月起,“南风讲坛”迈上了更高的发展平台,由佛山市委宣传部、市文广新局、市社科联、佛山传媒集团共同主办,由市图书馆承办。政府部门的有力支持为“南风讲坛”注入了强大的生命力,双方联办讲座是一个值得探索的新型发展模式。
与“南风讲坛”建立了良好合作伙伴关系的还有多家优秀企业、知名高校。企业出资,有助于提高“南风讲坛”的规模与水准;参与举办讲座,能够提升企业的社会形象,从而达到双赢局面。来自高校的师资力量可以扩充图书馆讲座的讲师资源库,使讲座成为连接学术界与社会公众的纽带。近两年来,“南风讲坛”邀请了北京大学、南京大学、武汉大学、浙江大学、南开大学等知名高校的教师担任主讲嘉宾,既让本地听众有机会一睹名师风采,也有利于高校内的人文资源和研究成果向民间普及。
2010年12月,全国公共图书馆讲座联盟正式成立,旨在推动全国公共图书馆讲座业务的共同发展,促进馆际间的合作交流,互通有无。“南风讲坛”也以此为契机,并借助2004年开始的佛山市联合图书馆建设项目,推动佛山市及周边公益讲座的联合发展模式,积极发挥自身的辐射效应和示范作用,与佛山市南海区图书馆的“有为论坛”、佛山市高明区图书馆的“高明论坛”等展开合作,在实现讲师资源优势整合的同时,又能减少资金投入,节省讲座的开办经费。
2弥补讲座品牌短板
2.1统筹规划讲座主题
“南风讲坛”虽然举办过多种系列专题讲座和流动讲座,但从整体而言,在讲座主题策划方面,还是缺少全盘统筹规划性。其每次选题,主要看能邀请到哪位主讲嘉宾,再由主讲嘉宾提供合适的选题,故而选题偏于被动。若想变被动为主动,关键在于做好讲师资源库建设,形成一支学科覆盖面广、学术水平高的专业讲师队伍。除了与社会名人、高校讲师保持联系,讲坛工作者也要积极发现和努力培养本土优秀演讲人才。同时,讲坛工作者还需努力提升自己的策划管理水平和学识素养,紧跟时代潮流、关注社会热点;注重读者反馈信息,考虑他们的学习需求,再结合本地的历史文化传统背景等,把握好策划大方向;充分调动各环节资源,与讲师及时沟通,统筹做好全年的讲座总体安排。讲坛工作者可以以季度为时间单位,依次规划每一季度的讲座时间、地点、内容和主讲嘉宾等,并做好备案工作,以便临时调整计划。
2.2系统管理听众群体
开办至今,“南风讲坛”已吸引了一百余万人次的听众。为了更好地联系听众群体、宣传讲座信息,“南风讲坛”建立了多种现代化通信网络服务平台。如:建立QQ群、微信群获知听众反馈,开设听众邮箱、微博、博客等,但在听众群体系统管理方面,“南风讲坛”做得还不是很到位。
对公益讲座而言,听众的逐渐流失是其发展走下坡路的最明显表征,忠实的听众群体是公益讲座存在的必要保证,能够吸引大量的潜在参与者则是公益讲座发展壮大的重要条件。为了系统管理这些数量庞大、层次不一、存在分散的听众群体,图书馆工作者需要强化主动服务的理念,通过讲座现场的填表登记、网上报名登记、图书馆现有读者资源数据库筛选、外单位合作集体登记等方式进行听众信息采集,根据年龄、性别、文化层次、工作学习领域、兴趣爱好等进行分类、归档[3],用科学的方法建立听众数据库。
2.3后续开发讲座资源
为了更好地实现图书馆的社会再教育功能,公益讲座需要挖掘讲座资源的后续生命力,对保留下来的音视频材料和文字图片材料进行二次开发利用,编辑、制作视频、图书等各类衍生品,并提高发行水平,以便更高效地传播与共享讲座资源。
佛山市图书馆在这方面也做了有益的尝试,在讲座开始前与主讲人签订讲座的知识产权协议书,以书面形式明确规定双方的权利和义务[4]。解决讲座资源的知识产权问题,是对其进行二次开发的前提。征得主讲人同意后,“南风讲坛”对每场在佛山市图书馆报告厅举办的阵地讲座都进行了现场录像。但是“南风讲坛”目前的视频录制水平远远落后于当下的多媒体应用技术,“‘南风讲坛’阵地系统设备最近一次升级距今已经9年多,限于当时设备技术、经费原因,系统设备综合档次有限,远程操控摄像机、摄像机操控台、视频切换台等未能采用专业级设备,其综合图像质量并不是十分理想,离广播级要求还有比较大的距离”[5]。投入新的技术设备,并配备足够的专业技术人员是提高“南风讲坛”视频资源利用水平的关键。在讲座文字图片材料的开发方面,“南风讲坛”正尝试着与出版社合作,系列的专题讲座图书有望在近一两年内面世。
2.4助推实现“悦读”潮流
公共图书馆公益讲座的最终目的是要引导听众利用馆藏文献资源,以讲座为载体,传播知识、宣传图书,助推形成“悦读”的良好社会学习氛围,从而为图书馆带来更多的读者。所以,公共图书馆公益讲座要实现服务对象由“大众听众读者”的身份转变。由“大众听众”,是公共馆讲座的初级阶段,目前为数不少的公共馆讲座还处于这一阶段;而由“听众读者”才是公共馆讲座的高级阶段,它是实现公共馆讲座主要目的的重要和关键阶段[6]。为跨入“听众读者”这个公共图书馆讲座的高级阶段,“南风讲坛”还需要付出更多努力,不仅要在讲座中介绍嘉宾主讲人的研究成果、专著文集,还要恳请他们推荐书目。同时,工作人员也需努力提升学识素养,更深入地了解讲座主题,在宣传信息中为听众罗列出本馆收藏的相关文献资源。
3结语
在佛山市,“南风讲坛”早已成为一个特色鲜明的文化名片,有助于显著改善整座城市的文化风貌,提升广大市民的文化素养。讲坛工作者还需多方努力、不懈探索,把“南风讲坛”这个优质文化品牌经营好,并为其他公共图书馆开展公益讲座提供借鉴和经验。
参考文献:
[1]赵晓瑞.广东省地市级公共图书馆服务现状调查研究[J].图书馆学刊,2013(5):40-49.
[2]顾月.让“南风讲坛”这张名片,散发出耀眼的光芒[N].新华书目报,2014-11-07(A18).
[3]李利华.论公共图书馆公益讲座的长效机制[J].图书情报工作,2014(S1):93-95.
[4]兰晓惠.佛山市图书馆公益讲座的创新研究[J].图书馆论坛,2010(5):46-48.
学术心得与收获篇9
一、问题的提出
高校学术讲座作为高校提供的一种教育服务形式,在营造良好校园学术氛围、开阔师生视野、推进整体优化人才培养模式、丰富学生第二课堂内容,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水平的重要渠道之一。为保证这种服务形式的正常运转,高校每年需要不断投入人力、物力及财力来予以保障。高校学术服务满意度是否能测量出来?学生对于讲座满意度究竟如何?本文尝试从学生的角度,通过引入顾客满意度理论来对高校学术讲座服务满意度进行测评。本文的学术讲座界定为本校或学院主办的,现场且免费的学术型或素质型讲座,不包括校外的、录像、网络视频及商业性宣讲。
二、高校学术讲座服务满意测评模型及指标体系的构建
(一)高校学术讲座服务满意度测评模型的借鉴与构建
本文基于对中国顾客满意指数模型(CCSI)的分析,结合高校学术讲座服务的特点,影响学生对讲座服务满意的因素等,对中国顾客满意指数模型进行改进,提出了一个新的测量高校学术讲座服务满意度的测评模型,见图1:
本模型对传统的中国顾客满意指数模型(CCSI)的改进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第一,去掉潜变量品牌形象,增加一个潜变量讲座服务,并将其作为学生满意的原因变量,取代原CCSI模型中品牌形象对对顾客满意的驱动效应。且模型中假定讲座服务这一变量外生,不受学生期望和学生感知的影响。第二,在增加讲座服务对学生满意这条直接路径的同时,增加了讲座服务对学生忠诚这一路径。本模型共有6个隐变量,其中讲座服务、学生期望、感知价值和学生感知是学生满意的原因变量,学生忠诚为学生满意的结果变量。
(二)高校学术讲座服务满意度的测评指标体系
基于前文的学术讲座服务满意度的逻辑框架,得出高校学术讲座服务满意度测评指标体系,如表1所示。
三、研究假设与数据
(一)研究假设
如前文分析,讲座服务会影响学生的感知价值和对满意度的判别,同时也会对学生忠诚有影响。因此,本研究提出以下假设H1:讲座服务和感知价值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H2:讲座服务和学生满意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H3:讲座服务和学生忠诚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
感知价值是与学生的期望密切相关的,但这并不意味着期望越低,学生就会从更大的感知差距中获取更高的满意度。因为学生期望是基于学生对讲座开讲之前学校提供的学术讲座质量水平的长期评价而逐渐形成的一种主观心理感受,包括讲座内容与个人兴趣的相符期望、与个人见识拓展的期望以及对主讲人的演讲风格的期望等。如果学生对学校提供的讲座质量并不认同,或者认同度比较低,那么他们在讲座开讲之前对讲座质量的期望就很低。因此本文的研究提出以下假设H4:学生期望和感知价值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H5:感知价值和学生满意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
对于学术讲座而言,学生感知主要包括学生对讲座平均质量的感知。由于学生感知的测量通过学生对讲座的内容、进行氛围以及主讲人的演讲的认真态度和学识渊博性的真实感受来衡量,本研究重点研究学生感知质量对学生满意的影响,假设H6:学生感知和学生满意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
学生满意水平的提高将会带来学生忠诚度的提高。虽然学生满意并不代表学生忠诚,但学生满意度的提高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忠诚度,反之亦然。本研究提出的假设为H7:学生满意与学生忠诚之间有着正相关关系。
(二)数据来源
基于高校学术讲座满意度测评指标体系,笔者编制了高校学术讲座服务满意度调查问卷,采取配额抽样的方式,调查对象是西南地区某高校全日制本科学和研究生。于2011年11月中旬开展调查,共发放问卷210份,收回204份,去掉缺失值,有效问卷165份,有效回收率为97.14%。使用SPSS16.0作为数据分析工具。
四、研究假设的验证
从表2可以看出,讲座服务与感知价值的相关系数为0.465,这说明讲座服务和感知价值之间具有正相关,验证了H1假设。讲座服务与学生满意的相关系数为0.602,这说明讲座服务与学生满意具有正相关,假设H2成立。讲座服务与学生满意的相关系数为0.435,这说明讲座服务与学生满意具有正相关,假设H3成立。由此可以总结出,讲座服务对感知价值、学生满意以及学生忠诚均有正向影响,其中讲座服务对学生满意的影响最大,达到0.602,说明学校对于前期的讲座服务工作,应该予以充分的重视,提高前期讲座服务水平,这样有助于学生满意水平的提高、学生对聆听过的讲座的感知价值评价的提高,以及有助于学生忠诚的培育。
学生期望与感知价值的相关系数为0.450,这说明学生期望与感知价值具有正相关,验证了假设H3的成立,说明学生期望作为一种学生对学校长期提供的学术讲座的平均质量的主观心理感受,与感知价值――对学校长期提供的学术讲座平均质量的平均感知,是有相关关系的。感知价值与学生满意的相关系数为0.833,这表明感知价值与学生满意之间存在高度正相关,假设H4成立。这充分说明,学生对学术讲座的满意度主要还是基于他们对聆听过的讲座平均质量的感知价值。
学生感知与学生满意的相关系数为0.734,这表明学生感知与学生满意之间存在较强正相关,假设H5成立。学生感知包括学生对所听过的讲座内容新颖性、讲座内容与主题吻合度的感受、内容可信度、对主讲人演讲态度和讲座进行氛围的评价等,学生感知提高了,满意水平就高。
学生满意与学生忠诚的相关系数为0.651,这表明学生感知与学生满意之间存在正相关,假设H7成立,这表明学校应重视提升学术讲座服务的满意度,这样做有利于培养学生忠诚,鼓励学生继续关注学校的讲座信息,提高他们继续听讲座甚至是主动带动身边同学听讲座的意愿。
综上,前文的七个假设全部成立,说明设计的高校学术讲座服务满意度测评模型较好地反映了讲座服务、学生期望、学生感知、感知价值、学生满意和学生忠诚六个指标之间的相互关系。
五、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顾客满意理论在高等教育领域内是适用的。高校学术讲座服务不仅具有一般服务的四大显著性特征,其本身还具有一些不同于其他服务的特征:专业性、长期性、不能完全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不可贮存性等。学生是讲座服务的直接顾客。因此,顾客满意理论可在高等教育领域内适用。
从相关性分析当中,可以得出讲座服务和感知价值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讲座服务和学生满意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学生期望和感知价值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感知价值和学生满意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学生感知和学生满意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学生满意与学生忠诚之间有着正相关关系,研究假设得以验证。
(二)建议
首先是在讲座前期宣传工作中,应对主讲人的个性特点和特长有重点地介绍;对讲座信息的介绍尽量全面,选择演讲主题时应该考虑其是否新颖、时效性强;采取一种宣传方式为主,多种宣传形式为辅的方式来宣传讲座信息。
其次是学校应该以学生为“顾客”,开展一些以讲座需求为主题的调查,丰富学术讲座的内容体系,拓宽讲座涉及的学科范围,适当降低专业学术型的讲座,提高文化素质类的讲座所占学术讲座的比例,学术讲座与课堂教学在内容与形式上都能够形成很好的互补。
第三,应该避免强制性地让学生参加自己不喜欢的学术讲座,将参加学术讲座与修学分挂钩,以免让学生产生对听讲座的心理抵制情绪,并积极鼓励学生之间跨班级、跨专业、跨院系甚至跨校带动身边熟悉的同学听讲座。
第四,对学术讲座的质量要严格把关,开发利用校园网络平台,将一些重要的讲座进行摄像录制,挂在网上,及时更新补充,提供能够后期浏览,增进理解与交流的平台。
学术心得与收获篇10
9月,我如愿以偿的进入了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这个心理学研究的学术殿堂。这一年半以来,我珍惜每一次学习的机会,认真参加各种学术活动,感到受益匪浅,这些活动不仅对自己的学术水平有很大的帮助,而且对自己思维以及视野的扩展起了很大的帮助作用。现总结如下:
一.开学伊始的入学教育:进行研究必修的第一课
开学伊始,学校、学院以及发展所都对我们新生进行了入学教育,老教授以及各位老师们,从不同的角度向我们介绍了心理学院各方面的情况以及怎样才能够更好的适应研究生学习和生活,更好的利用学校以及学院的资源,提高自己的学术水平。应该说从那时起,就开始我在这个学术的浩瀚海洋中遨游,吸取养分的旅程。
在那次学校的入学教育中,董奇老师的一番话时至今天,我都还是记忆犹新。董老师希望我们能站在新的起点、新的位置,要对自己有新的要求,要达到新的水平。殷勤的期盼我们能在这几年的时间中,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对科研以及学科的建设做出自己的贡献,力争做出学术的创新。他还告诫我们要志存高远,树立目标,摆正心态,鼓起劲头努力学习;以及希望我们能有科学的精神,求真、求实,要有社会的责任感和宽容心;要增强团队合作的意识,提高人际沟通的能力;以及要有诚实守信的品质,正确处理和控制、调整自己的情绪和情感。能够正确对待自己的过去,从而脚踏实地的,从现在走向未来。董老师的话时时记在我的心里,使得我能够不断地鞭策自己,不仅在学术上,更在生活中。
在学院的开学典礼上,各个所的老师们向我们介绍了各自的研究方向和进展、现状,使我能够在很短的时间内,初步了解我们学院研究的各个领域以及各自的进展情况,为今后自己的学习和研究生活提供了很大的指导作用。
在所里的迎新会上,申老师主要从创新的角度对我们进行要求,希望我们能继承所里的优良传统,戒浮躁,加强对自己理论思维的培养。首先,把书读好,奠定基础,是最重要的。第二是做人,学会竞争与合作。要作为一个思考者,一个学术思想的追求者。张日升老师讲了“初心不忘”,不要忘了自己为什么要到这里来,不要忘记自己当初的梦想和追求。他还遵遵教导我们要学会做人,“入则孝,出则俤,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要大事理决,小事情出”。所有的这些我都谨记在心,时时处处提醒自己,鞭策自己。陈会昌老师的几句话,也给了我很大的启迪,他说“要想比现在更新的东西,学离现在最新的科学”,“做别人让你做的事,做自己想做的事”。让我知道兴趣是探索的最大力量,要学会处理兴趣和任务之间的关系。
我想这些都是我进行学术活动的源始以及最重要的启蒙。所有的这些,都给我们上了一堂精彩的非常重要的第一课。对我来说,至今还是受益匪浅,并且将受用一生。
二.心理学进展:全面接触最前沿的研究成果
在第一学期时,学院开设了心理学进展一门课,请各个领域的专家和学者,就本领域中最前沿的研究,向我们进行介绍。可以说,这是我全面接触心理学领域中最前沿研究的开端,对我有很大的帮助。
林崇德老师介绍的发展心理学的变迁与新进展,从宏观、整体的角度,介绍了发展心理学的变迁过程;发展心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发展心理学研究的新进展。在发展心理学的变迁过程中,详细介绍了西方儿童心理学产生的历史原因,这主要是受近代西方自然科学的发展及其影响,以及近代西方教育发展的要求;还解释了发展心理学研究从研究儿童到研究生命全程的转变,其中主要介绍了转变的主要内容以及在此过程中做出重要贡献的心理学家。在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内容中,只要介绍了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内容的变化以及变化原因。最后,介绍了发展心理学研究中的新进展,包括研究体制的进展以及研究方法、研究理论的进展。这对我们全面把握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内容以及当前的研究进展,及早确定自己的方向以及研究兴趣起了关键的作用。
在之后的时间内,各个领域的专家都想我们介绍了本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展现在我们面前色彩斑斓,丰富多彩的心理学研究,极大地丰富了我们的视野以及知识。
中科院的张侃老师给我们带来了一堂工程心理学与人因学的简介。主要介绍了工程心理学的研究历史,研究内容以及一些研究理论和研究成果。彭聃龄老师介绍了关于汉语的认知神经科学方面的研究,主要从为什么要研究汉语认知,为什么要研究汉语认知的神经机制,什么是汉语认知的神经机制以及当前研究的一些热点问题,最后介绍了一些我们的研究成果,向我们展示了脑神经科学的奥秘和精深。张志学老师则向我们介绍了另外一个领域,关于谈判的研究,主要从谈判研究的历史,谈判研究的现状,谈判研究的模式,还讲了一些谈判研究的有趣的结果。时勘老师讲了关于胜任力特征模型的人力资源开发的讲座,主要从胜任特征的概念,定义,类型,胜任特征的建构,胜任特征模型的应用方面向我们全面地介绍了关于胜任力模型的内容。
三.校内各种学术活动及讲座
师大浓厚的学习氛围是我们学术的种子生根发芽的沃土。在这一年半里,我积极地参加各种学术活动,使自己的各方面都有了很大的进步。
在一堂《中国哲学方法之整体观、方法论》上,使得看到了中国哲学的博大精深,看到了哲学的方法以及修养对于做研究,特别是从事心理学研究的重要影响。中国哲学是要从整体上把握事物,“惟精惟一,允执厥中”,主张要从宏观上把握事物,其次把握核心。这些思想都对自己的学习以及研究起了很大的指导作用,在这之后,我总是在思索,时时在反思,自己看待事物的观点是否过于狭隘,是否偏颇,时刻提醒自己看待问题不要过于片面和绝对化。
在face to face系列讲座中,各个领域的专家、学者带给我们异常丰富的学术盛宴。有关于心理健康的,有关于家庭婚姻的,有关于基础研究的,这些都极大地丰富了我对这一领域的了解。唐登华老师的《心理健康的维护》,使我了解了现代人类面临的挑战,即心理卫生问题的现状;并具体介绍了如何运用心理学的知识保持心理健康,要善于赞赏他人,越会赞赏他人的人,自己的心理健康程度就越高,要对他人真诚和积极地关注;要学会理解情绪的人际转移性,学会表达自己的情绪,学会接纳个性空间,以及要开放心灵,并且学会与烦恼共处。这次讲座对自己的情绪控制,学会与他人相处,以及对这一领域的研究都有了一定的了解。伍新春老师主讲的亲子沟通的态度和策略,则向我们展示了家庭内部各个成员如何相处,特别是如何对待孩子的问题。从我国社会的变化对家庭的影响,家庭本身结构的变化,孩子不同时期的行为特点,父母的压力谈起,重点介绍了如何有效的沟通,倾听的态度和技巧等方面。伍老师的讲座,不仅对家长如何教育孩子有很大的帮助,对于我们学会如何与他人有效地沟通,同样有极大的作用,还使我接触到了家庭婚姻——这一对我而言全新的心理学研究领域,扩展了自己的学术视野。
我还参加了一系列心理学以及其他学科领域的学术活动以及论坛。在2005年的社会心理学年会上,各位心理学界从事社会工作的学者给我上了关于心理学在实践中应用的一课,使我在看到心理学基础研究成果的同时,还看到了心理学的应用价值,获得了很多新的感受。乐国安老师的《社会心理学在刑事诉讼中案件中的应用》,向我们介绍了在破案以及审讯中如何运用心理学的知识和理论;在王登峰老师的《自我和谐与社会和谐》的报告中,使我明白了社会和谐的真正含义以及心理学如何在促进社会和谐这一过程中发挥作用;王二平老师《社会风险因素的辨认与对策》从心理学的角度探讨了如何从公众的态度出发,建立社会的风险预警系统,如何促进社会的稳定和安全。金盛华老师《自我的境界和心理的融合》从每一个体的心理出发,主张如何内安从而外和,每个人都自在、自由、自信、自尊、自知,从自我的和谐到社会的和谐。所有的这些都给自己的心灵以很大的触动,促进自己学术修养的进一步提高。
这一年半中,我还参加了很多国际的学术活动,听了很多国外专家的讲座,不仅是本专业的,还有很多国际经济,政治,教育等自己感兴趣的领域。这些都进一步增加了自己的学术修养,扩展了自己的视野。
四.自己主讲的内容及感受
在这一年半的时间内,自己主讲的讲座或专题主要有5次。在认知心理学的课程上,自己以及本小组的其他成员向大家介绍了国外2005年的关于儿童选择性注意的一项研究。在发展心理学的史与论这门课上,对自己感兴趣的一位发展心理学家的生平以及研究和理论进行了总结,向全班同学进行了介绍。在健康心理学课上向大家讲了一节如何保持心理健康,如何管理自己的情绪的讲座。在自己实验室的学术讨论会上向大家介绍了关于交通心理学领域的一项最新研究。最近,在学院的开题报告会上,向各位老师陈述了自己这一年半以来的研究进展,重点介绍了自己的开题报告。经过自己的几次主讲,我发现了自己知识上的不足之处,以及其他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对自己学术水平的提高有很大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