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句屋 > 说说 > 心情说说 >

用咬文嚼字造句23句

时间: admin 心情说说

1、成语】:之乎者也【拼音】:zhīhūzhěyě【解释】:这四个字都是文言虚词,讽刺人说话喜欢咬文嚼字。

2、甚:很,极。只求知道个大概,不求彻底了解。常指学习或研究不认真、不深入。

3、拼音:[bùqiúshènjiě]

4、鹘仑吞枣,走马观花,生搬硬套,一知半解,生吞活剥,不求甚解。

5、囫囵吞枣

6、“不求甚解”:读书切忌不求甚解,对于不懂的地方要多问老师多查资料。

7、基本释义:

8、老实说,我读《水浒传》不过~地看一遍。

9、鞭辟入里,举一反三,穷源竟委,切磋琢磨,含英咀华,追根溯源,寻根究底,追本溯源,穷原竟委,咬文嚼字,精益求精。

10、对待学习应采取认真的态度,那种~的学习方法是不可取的。

11、拼音:[húlúntūnzǎo]

12、囫囵:整个儿。把枣整个咽下去,不加咀嚼,不辨滋味。比喻对事物不加分析思考。

13、反义词:

14、近义词:

15、“囫囵吞枣”:做学问不可以一知半解、囫囵吞枣,要把问题看明白。

16、不求甚解

17、晋·陶潜《五柳先生传》:“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18、走马观花,囫囵吞枣,囫囵吐枣,一知半解,望文生义,含英咀华,生吞活剥,浅尝辄止,食古不化。

19、也形容半文不白的话或文章。【出处】:宋·文莹《湘山野录》:“之乎者也,助得甚事?”【举例造句】:他对人说话,总是满口之乎者也,叫人半懂不懂的。【拼音代码】:zhzy【近义词】:咬文嚼字、焉哉乎也【反义词】:的了吗呢【歇后语】:孔夫子讲学【灯谜】:孔夫子的口头禅【用法】:作主语、宾语;指老学究【英文】:archaism【故事】:宋朝开国皇帝赵匡胤来到朱雀门前,抬头看见门上写着“朱雀之门”,问身边大臣赵普,为什么要加“之”字,赵普告诉他“之”字是作助词用的,凑成四字吉利。赵匡胤听了,哈哈大笑说:“之乎者也这些虚字,能助得了什么事情?

20、近反义词

21、举一反三,融会贯通,贯通融会,含英咀华,细嚼慢咽,穷原竟委,寻根究底,咬文嚼字。

22、过于咬文嚼字反而失了大气,第一句“欲天”指什么?后面天已寒,从遣词造句上面,两句前后“天”重复,偏偏又没有能够衔接上下文的意思,所以这两个字放在一起是不太合适的。另外,料峭为形容词,比如春寒料峭,料峭春风吹酒醒,后面接动词显然是不合适的,而且短短四个字,由于字数限制,故而语义一定要明确。后面几句“江山”等一类词汇看得出来是想要追求大气洒脱,或者说豪气万丈的,那么就不要用过于华丽的词汇修饰或者说配合“江山”,一般精致华丽的辞藻多出现在花间学派,或者说婉约派,而豪放派,不管是辛弃疾也好,苏轼也好,单看中学课本上面,关于他们选取的词,都不会出现这个毛病,另外,词也是一种表达形式,首先你要明确立意,确定好到底你想写的是什么,再去推敲词语比较好,而且每一句词和我们现在作文一样,都应该是一句完整的话,主谓宾或主系表,其中定状补怎么用看你自己发挥,但是骨头必须得在,在这个基础上再去考虑词汇的优化,不然不可以称为词,只能是一堆词语,就像把一堆成语组合在一起,凑成八百个字,但是不能称为作文一样。

23、宋·圆悟禅师《碧岩录》:“若是知有底人;细嚼来咽;若是不知有底人;一似浑山仑吞个枣。”

170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