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句屋 > 范文大全 > 作文 >

家乡的风俗作文六年级下册

时间: 跃瀚 作文

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各个地方都有各个地方的风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家乡的风俗作文六年级下册,仅供参考,喜欢可以收藏分享一下哟!

家乡的风俗作文六年级下册

家乡的风俗作文六年级下册(精选篇1)

春节,是我国最隆重的传统节日。俗话说得好: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每个地方都有自己过年的风俗。在我的家乡,过年时要祭祖,做甜粿,拜佛求签等,而让我印象最深刻的风俗是:吃咸饼糖葱。

咸饼糖葱,是我家乡的一种风俗小吃。它由两部分组成:咸饼和糖葱。咸饼呈米黄色,由面粉,水,花椒等材料混合做成,味道有一点辣。糖葱雪白雪白的,中间有很多孔,像多段葱孔合在一起一样,故名糖葱。它的味道可不是一般的甜。用咸饼包裹住糖葱,就是美味的咸饼糖葱了!咸饼糖葱只在过春节时才会出现,错过的话就只能等下一年了。腊月来了,春节还未到,家乡的街道上会出现几个卖咸饼糖葱的摊位,香味溢满整条街,使人忍不住咽口水。平时,我总听爸妈说,街道卖咸饼糖葱的场景是他们至今都无法忘却的童年记忆。

那咸饼糖葱的味道究竟怎样呢?在没尝过之前,我也是十分地好奇。

记得以前,有一回去外公外婆的老家时,舅舅刚好买了这小吃。那雪白的糖葱诱惑着我的食欲,我实在忍不住了,拿起一块,也不要咸饼包,就直接塞进嘴里。糖葱在我嘴里融化,穿过喉咙,进到肚子里。随之而来的甜蜜使我陶醉了,真是甜到我的心里啊!

“待会糖葱都要给你吃完了。”妈妈笑道。她接着把包好的咸饼糖葱递给我。我大咬一口,这次嘴里添加了一种面的糯香,在糯香中又有一丝甜辣味,味道确实不错!我忍不住又多吃了一个。

看我这么喜欢吃咸饼糖葱,从那之后,每次过春节,妈妈都会买咸饼糖葱给我们品尝。

对我而言,咸饼糖葱解了我的馋,它的甜是其他糖果无法取代的,而对一些离乡的人来说,它不仅仅是小吃,更是一份乡愁、一份情怀。

家乡的风俗作文六年级下册(精选篇2)

我的家乡是一个潮汕地区的小镇,这里沿海,是一个繁荣之地,春节的时候更是异常热闹。在众多的特色习俗中,我最喜欢的就是“营老爷”了。

“营老爷”一般在正月初五或者正月初六进行,在潮汕,“老爷”指的是一个村或一个镇的守护神,“营老爷”则是指老爷巡视村(镇)。“营老爷”之前,人们要到寺庙祭祀神明,祈求新的一年吉祥如意,或是风调雨顺等。接下来的才是游行活动。游行队伍是由青壮年自愿报名组成的。在进行筛选后,各部分的人聚集在不同地方进行各种技艺的操练。游行的队伍庞大,莺歌队的、抬神像的、奏乐的……许多富裕的人家出钱,也有许多没那么富裕的人家出力。

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后,营老爷的日子终于到来了。一大早就有许多人先到寺庙中烧香,请各位“老爷”出宫,坐上贴着对联的轿子准备巡视镇子。其他人们纷纷从家中走出来到街道上准备观看。上到已经要人搀扶着的老人们,下到从还被爸妈抱着的小娃娃,无不期待的看着街道的那边。游行开始了,走在最前面的是旗手和挑花篮的女子,接着就是锣鼓队,她们所到之处锣鼓震天,声音连绵不绝。接着的就是器乐演奏,长长的一条队列里,传出各种乐曲的声音:笛子、二胡、吹箫、打鼓……乐器发出的声音聚成宏伟的乐曲。紧随其后的是重头戏——莺歌。莺歌来源于《水浒传》中梁山好汉在大名府劫法场救卢俊义的故事。人们穿着潮剧中的戏服,;例如关胜花脸红须、李逵花脸黑短须、武松小生装扮、鲁智深花脸短须和尚装束……他们拿着两根木棍,随着鼓点的节奏不时打起“花”来,刚健有力,还不时发出整齐的吆喝声,人们早已看得入迷,掌声如同潮水一般,刚落下又响起。人们跟着游行队伍,往镇子的各个大街小巷走去。

礼炮车驶来,把整个“营老爷”推向高潮:礼炮车放出彩炮,壮汉们抬着八抬大轿亮相,轿子上是被请出来的各路神仙,例如“三山国王”,“双忠圣王”等,既有庄严肃穆的,也有慈眉善目的。情绪高涨的人们都簇拥着想要摸一摸神像,祈求新的一年里的幸福安康。队列所到之处,万人空巷。

傍晚,“营老爷”的队伍行遍了全镇的大街小巷。游行结束了,“老爷”们也回庙里了,但是人们还沉浸在欢乐之中……

家乡的风俗作文六年级下册(精选篇3)

我的家乡在浏阳,这儿有许多传统习俗,尤其是春节的习俗让人记忆犹新!

家乡的春节从腊月初旬就开始了。腊八这天,家家都要喝腊八粥。提起腊八粥,谁不是嘴里立刻有一种甜腻的感觉呢?把小米,红豆,红枣,玉米,花生仁儿掺和在一起放进锅里慢慢熬。熬啊熬啊,在孩子们等得谗言欲滴时,甜甜的腊八粥就出锅了。那浓浓的香甜的腊八粥,谁闻了不是口水“飞流直下三千尺”呢!

腊八粥喝过没几天,转眼就到了腊月二十三。从二十三到除夕这段时间,家家都要大扫除,扫掉所有的灰尘,扫去所有的不如意。在农村,男女老少上午都会结伴去集市上,大人们置办年货,小孩子们买自己喜爱的小玩意儿。淳朴的乡亲还会杀猪宰羊,做各种点心,腌制各种腊味,当一切准备就绪,除夕也就来到了。

除夕这天可热闹了!大家都穿上了漂亮喜庆的新衣,门外贴上了红红的对联,窗户上贴上了喜庆的窗花,男女老少都喜迎新年。当夜幕降临时,家家团聚,吃起了年夜饭,又称团圆饭,在外地工作的人,除非万不得已,都会赶回家吃这顿年夜饭。吃完年夜饭,家家户户除了很小的孩子之外,都会通宵不睡,一边看春晚,一边为家人守岁。

我最喜欢正月初一了,为什么呢?相信你们一定已经猜到了,对!因为这天可以收到很多压岁钱呀,有哪个孩子不想让自己的口袋鼓鼓的呢?农历正月初一是我国传统的新年,初一拂晓,孩子们都穿戴整齐给长辈拜年,平辈相见也会互相道声新年好。当然啦,长辈们总会塞给孩子们一个或大或小的红包,说上一些“越长越高”或“学习进步”之类的祝福语。

初一到初五店铺都关上了门,街上很安静,多数铺户要到初六才开张。不过,在这期间,大家可以逛庙会,家乡的庙会十分热闹,逛庙会者络绎不绝。小贩们在庙外摆好摊位,高声吆喝着,吸引孩子们来买一些可爱的小玩意儿或小食品;唱大戏的在高高的台子上咿咿呀呀,卖力演唱;马戏团里,也不时传来人们的欢呼声。

到了元宵上市,春节的又一个高潮到了。大街小巷张灯结彩,整个城市笼罩在灯的海洋里,到处洋溢着节日的气氛。当然了,元宵节必不可少的当然是吃元宵了。元宵又称汤圆,是用黏黏的糯米面团做成的,有大有小,有白有黄,做好后放锅里煮上一会儿,一个个可爱的大宝珠就出世了。咬上一口,香甜满口,舌尖上流淌着甜蜜的味道,与家人团圆的幸福感,国泰民安的自豪感都洋溢在每个人的心头。

过了元宵节,热闹的春节也就过完了,大家又开始忙碌起来了。

家乡的风俗作文六年级下册(精选篇4)

早上,淡淡的晨雾给大地披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晨雾散去,太阳从东方徐徐升起,大街小巷沉浸在一片祥和欢乐的氛围中,人们向往的方向只有一个,那就是——家。而这时,除夕已经临近了。

每逢春节,米馃是桐庐人过年必备的美食,自然而然,做米馃的“大战”也就在家家户户打响了。我的外婆可是个包米馃的老手,蒸粉团、揉粉团这些技术含量高的活非她莫属了。水多了要烂,水少了要有干粉;蒸的时间长了要糊,时间短了要有生粉丁;搓揉少了不劲道,口感不糯;搓揉多了团子就凉了不易拿捏。只有外婆这样久经历练的人才把控的好。

想做出味美的米馃,馃馅尤其重要。外婆前一天就备好了老嫩适中的冬笋切成丝,让味道鲜美的笋丝更好地绽放自然的味道,加上外婆亲手制作的油豆腐切丁,再加上农家豆干丝、腌菜丝、榨菜丝,切丁的猪肉榨出猪油,浸润所有的食材,放下调料加上辣椒,撒一把脆嫩的蒜叶,把食材的美味体现得淋漓尽致。

我已接到做米馃壳子的任务,传统的米馃壳子都要手捏,虽然劲道但特别麻烦。在追求美食的路上,智慧的劳动人民始终会想出更好更便捷的方式,发明了做米馃壳子的机器,一扣一压,那米馃团子就变成了碗状,盛入菜馅收了口子,一个桐庐人喜爱的小食米馃就做成了。但原本那心想事成的愿望在我手里却破灭了,米馃压下去时,会粘在机器上,这可是个麻烦。嗯,模具里搓点菜油更加润滑,可还是不行,油都被米团子吸走了。哦,再给米团子抹了些面粉,这样油和面粉的强强联手,双重隔离,得以使米团子轻而易举地做出光滑而又软糯的米馃壳。就这样,我如法炮制,顺风顺水,功夫不负有心人,米馃越做越多。

转眼间,外婆已端着米馃到老屋土灶上蒸制,在烈柴猛火的高温催熟下,米馃正在接受水与火的最终塑造,等待完美成型,很快让灶间弥漫出浓浓香味。终于,满满一蒸笼的米馃出炉啦,我顾不及烫手,先抓一个尝尝,鲜香饴醇,沁人心脾,还带着竹蒸笼的清香味,可真是名副其实的舌尖上的美味。一个小小的米馃,它包含了我们在新一年里的期望,团团圆圆,幸福美满。

别看米馃小,腹中乾坤大。辛酸咸辣香,温暖在心田,小米馃,一道不可缺少的岁末美味,春节的序曲徐徐拉开。

家乡的风俗作文六年级下册(精选篇5)

“噼里啪啦——”

一簇簇烟花直冲天际,吴川人的元宵节拉开了序幕!

我的外婆家在广东吴川麦家村。每逢元宵,我必定大饱眼福。在外婆家过元宵节那可是很热闹的,村子里举办的各种活动,每次必有上百个人来参加。人挤人的,一点都不逊色于除夕与正月初一。

吴川的菩萨游行,泥塑,飘色可是很有名的。

白天,就是菩萨们的主场了。每一尊菩萨会被人们放在担子上,再找十多个健壮的挑担男子,架着菩萨挨家挨户地游行。这个习俗又叫“菩萨逛街”。人们看到菩萨走来时,鼓掌放鞭炮,虔诚而热情迎送菩萨,希望自己在新的一年里得到菩萨的保佑。

每一年都会有人报名与菩萨共游。有一年,我的舅舅也加入了其中。活动过后,舅舅说:“咱们村的人,真是热情啊!这次,我是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

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吴川有一个令人惊讶的地方:每年元宵,可是过得比春节还要热闹,成群的游客慕名前来。

“咚咚咚——”

听到这声音,我的心随着那声音一起欢悦起来:菩萨来了!

你瞧!灶王,玉皇大帝,观世音菩萨……一尊尊菩萨,浩浩荡荡地来了。

大人们拿着串串鞭炮,在家门口燃放;此时的孩子们,蹦来跳去,合不拢嘴。菩萨所到之处,人挤人,大家都汗流浃背,但脸上的笑容那可是藏也藏不住啊!正想着,舅舅在众多探出一个脑袋,微笑着朝我招招手。

菩萨后面是舞狮。“咚锵咚锵咚咚锵”伴随着鼓声,一只只红黄相间的舞狮朝我们走来。每一只舞师游行时必定会挨家挨户的去“闹”,以祝福每户人家能顺顺利利地过完这一年。

“妈妈!舞狮来我们家啦!”话音刚落,一只舞狮进了家门。他们跳着,跑着,甭提有多欢闹啦!外婆笑着将几个橘子丢入舞狮口中,那舞狮便“心满意足”,尽情舞啊,耍呀……

吴川元宵节的晚上那也是很有趣的!

首先,是看泥塑。泥塑,顾名思义,要用泥土塑造成一座座雕像。饭后,我走在街上,欣赏着那些巧夺天工的鬼斧神工。瞧,那是李白,真是惟妙惟肖!看,那是李清照,栩栩如生……形形色色。

看完泥塑,妈妈带我去看了花桥。

花桥,是用各种颜色的玫瑰和百合装饰的玻璃桥。红似火,白似雪,粉似霞,目不暇接。一阵阵浓郁的花香扑鼻而来,这真是美呀!花桥上也是人挤人的,但谁也没有感觉到,都沉浸在花的海洋之中。

逛完花桥,外婆家的元宵节也意味着要告一段落了。

这就是我们吴川人的元宵。

你来吗?

我在吴川外婆家等你!

家乡的风俗作文六年级下册(精选篇6)

五月初五是我国传统节午节,在我的家乡别有一番风景,亲爱的朋友请听我说。

我们一家三口五点就起床了,按照习俗要上山去“趟露水”。一路上我用双手捧起晶莹的露珠往眼睛上抹,一时间我就感到眼睛明亮了许多,真是不可思议。

我一回到家门口,门缝里飘出一鼓粽子的香味,顿时扑鼻而来。这次,我可得多吃一个才行。只见饭桌上那一个个漂亮的三角粽子摆成一排,犹如一排士兵似的,挺拔的身姿,笔直又可爱。我迫不及待地解开一个粽子,再撒点儿白糖在粽子上面,吃一口,就两个字“好吃”。妈妈看着我那吃相,笑着说:“儿子,慢点儿吃,没人跟你抢。”接着,妈妈又问我:“儿子,端午这天,为什么吃粽子啊?”“当然是纪念古代伟大爱国诗人屈原啊,人们每年正月初五这一天,就会把粽子丢进河中,就是为了让那些鱼吃饱而不去吃屈原的身体。”我不假思索地说道。“儿子懂得真多呐,其实端午节又称“重五”,许多习俗也与‘五’这个数字系在一起,用红、黄、蓝、白、黑五色丝线系在儿童的.脖颈,寓意祈福纳吉”妈妈笑着说。

端午节的习俗可真有趣,谢谢妈妈又教会我这么多习俗文化知识。啊!端午节的学问可真多呀,中华民族的节日可真了不起!

家乡的风俗作文六年级下册(精选篇7)

“来,大家一起吃年夜饭,为新年干杯!”新年到,备佳肴。无论是香喷喷的风干羊肉,还是美味耐嚼的牛肚,也比下上小华山人最爱吃的`鸡蛋饺子。

蛋饺配鸡汤,美味到起飞。瞧瞧多大的一口锅呀!里面盛满了鸡汤,鸡肉,蛋饺,啧啧,再撒上一把葱花。“哈哈哈哈,鸡汤锅子来了!”奶奶端着锅走了上来,我径直奔上去,只管夹蛋饺。

美味的蛋饺吸收了鸡汤的精髓,太好吃了!嚼一口,肉里的汤汁爆浆,像是在嘴里跳舞一样,即使有些烫,但是你还会豪不犹豫地吞下去。细细品味蛋饺后,再喝一口鸡汤,幸福感爆棚。

全家围在一起做蛋饺,也十分有意思。先准备一些食材:鸡蛋、猪肉、荸荠、葱花、姜等。将肉剁成肉沫,放上切碎的荸荠,再放入葱花等配料,放入调料搅拌均匀。把鸡蛋打成蛋液,搅拌。将少量蛋液倒入平底锅,小火煎,等到煎成饼状时,放入肉馅,包起来就大功告成了。做蛋饺听起来容易,做起来可难了。我包的蛋饺完全没了样子,要么就是皮大了,要么就是肉少了。

吃鸡蛋饺子是六安过年的风俗,我们要把这“香喷喷”的风俗传下去。

家乡的风俗作文六年级下册(精选篇8)

俗话说:“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在我们六安,每到过年,家家户户都会准备许多腊货。

年前两三个月,大人们会去菜市场买上七八斤的五花肉,猪舌头,鸡,鸭,鱼……趁着年前好天气,赶忙在家做腊货。

买回家后,将它们一一清理干净。弄干净之后,再放在大盆里,将成袋成袋的盐倒进去,均匀地落在肉上,用手给它们做一个按摩,更入味。过一段时间后,待盐都趴在肉上了,就可以把它们拿出来晒太阳了。

等肉都被太阳晒硬之后,就也快过年了。这时,就要将“半成品”放进沸腾地锅里煮去多余的盐份。北京的孩子馋腊八粥腊八蒜,我们六安的孩子最馋得就是刚出锅的“腊货”了。刚刚出锅的腊货,口感是最好的,肉特别的.软,而且很入味,越嚼越香。有的人甚至一块腊货,便能吃三碗饭!

到了过年走亲访友,饭桌上都少不了一盘盘的腊贷,还有的人家会用腊肉炒蒜苔吃,别有一番风味。

腊货已经成了六安人过年时必备的硬菜了,似乎没有了它就没有了年味。

家乡的风俗作文六年级下册(精选篇9)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

中国每一个传统节日都有很多的独特风俗。从古至今被代代承传下来,便成为是中华民族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提到端午,人们必定想到粽子,但我的家乡还有挂菖蒲的风俗。

一大早,人们带着锄头去挖菖蒲。菖蒲一般生长在潮湿、阴冷的地方。菖蒲长的与野草一般,但是有一股淡淡的清香。不一会儿,就能在石间水涧找到菖蒲了。然后,将菖蒲打理好,捆成一束-束的.,挂在门前,用来“赶鬼除菌”,希望家人不要入邪。有的地方甚至会将菖蒲切碎散在家外,驱虫驱蛇。

莒蒲挂着门前,散发着一种淡香十分独特,每个人从门前走过都会停下脚步,深吸一口气。听爷爷说,常闻菖蒲还能令人头脑清晰,耳聪目明,记忆增强呢。所以,这一天,家家门口溢出的都是幸福健康的绿。

五月初五挂菖蒲是我喜欢端午的原因之一。挂菖蒲还有历史渊源呢,《礼记》中这样记载:

五月五日午,家中福有五。

赠君一菖蒲,心中常慈爱

额上点雄黄,正气驱瘟皇。

赤口上青天,五毒归地府。

挂菖蒲是我家乡端午的风俗,你们家乡独特风俗是什么呢?

家乡的风俗作文六年级下册(精选篇10)

最美家乡语,最甜家乡水。鸟自爱巢人爱家,即使离家千万里,也是“若为化得身千亿,散上峰头望故乡。”

每到端午节来临时,我的脑海就不禁会浮现出奶奶为全家人包粽子的温馨画面。

在端午节的前两天,奶奶一大早就会从床上下来,开始紧张而麻利地忙着,擦桌擦门擦窗洗地板,最最重要的是包粽子。

先把糯米、腊肉、红枣和粽叶放入水中清洗干净。再把腊肉切成指头大小的丁状,你以为这样就完了吗?不!最关键的一步才刚刚开始呢!

奶奶要包粽子了,只见她熟练地拿起两片粽叶做成一个绿色金字塔,然后把糯米、腊肉、红枣放进“金字塔”里,用手紧紧按着,再用麻线把粽子五花大绑起来,一个胖胖的粽子就完成了。

最后一步,把“胖娃娃”放进蒸锅里蒸煮两个小时。不一会儿蒸锅里散发出一股淡淡的`清香。时间一到,奶奶刚把粽子起锅,我就忍不住伸手去抓。我顾不上烫,把粽子往嘴里塞,粽子软软糯糯的。腊肉的香,红枣的甜,直接在我的味蕾上炸开了。奶奶连忙说:“别急,慢点吃,慢点吃!”逗得大家哈哈大笑。

不知有多少年了,端午节吃粽子已经成为了家乡的一个习俗了。我会记住这个味道,把奶奶的手艺继承下来。让家乡的风俗一直传承下去。

家乡的风俗作文六年级下册(精选篇11)

年画,顾名思义就是过年时贴在墙上或门上的画,它们的历史悠久,早在秦汉时期民间就有流传,到了唐朝时更是格外流行,并且一直流传至今。

年画各形各色,但是寓意不同,有幽默风趣,有邪恶妖魔鬼怪,其中我最喜欢的年画就是《娃娃抱鲤鱼》。

当你看到这幅年画时,首先映入眼帘的是这幅年画一大半的面积都被鲤鱼占有,它是大红色的,有两对黄色的眼睛。这条鱼是相当的大,比娃娃还大几分。鲤鱼身上的鳞片金光闪闪,那厚厚的大嘴唇旁边还长了许多条白色的长胡须。让我联想到当时的场景,娃娃正抓着河里的鲤鱼,娃娃坐在鲤鱼背上,鲤鱼正在游动,一不小心娃娃就会滑落河中。

画中的娃娃身穿红色的布兜,下面光着身子,什么都没穿。头的'两边光秃秃的,头的中间扎了一个小辫子,脸颊上还带有金灿灿的微光,表情带着一点点微笑,样子十分的可爱。手中捧着大红鲤鱼。身边还有一朵朵荷花,花瓣上面粉,下面白,花朵中间是绿色的莲蓬和黄色的花蕊。别看它只是一幅年画,可是寓意美好,多子多福,年年有鱼。

年画历史悠久,可是在最近十几年里,贴年画的人家越来越少,几乎见不到了。我们一定要让年画文化永远传承下去,不要让它只能在史册里看到。

家乡的风俗作文六年级下册(精选篇12)

春节,是中华民族的节日之一,他是所有节日之中过得最久,最盛大的。不过,在如此盛大的节日中,又有哪些习俗呢?春节在上古时代就开始有了它流传至今,大约有6千到8千年的历史了,所以节日习俗的变化也很大,但在不同的地区,春节的'习俗也就不同。

我的家乡在江西,按照江西的老规矩,在农历30号就过年了,在过年之前就要准备好年货,还要大扫除。大扫除,大扫除之后就是小年了小年是大年的彩排,虽然没有过大年那么隆重,但是要贴对联,放鞭炮过得还仍然很热闹。

小年过后,还有几天就是大年了,到了大年,我们就要扛起我们的新衣裳,当天必须呆在家里,哪也不能去,白天大人忙,大人的小孩玩小孩的,到了晚上那才叫热闹。

夜幕降临,各家各户都拿出准备好的烟花爆竹,到处是烟花的绚丽和鞭炮的繁响。家家户户都呆在家中吃年夜饭,吃完年夜饭就开始发压岁钱了,这是孩子们最开心,最期待的时刻,哪个孩子拿到压岁钱不是又蹦又跳,睡觉的时候要把压岁钱放在枕头底下,过一个安详快乐的夜晚。

家乡的风俗作文六年级下册(精选篇13)

自古以来就有一个传说,是说从前有一个怪兽叫年,一年四季都在深海里,但逢新旧岁之交,便出来糟蹋庄稼,伤害人畜,百姓叫苦连天。有一次它又跑到村庄里为非作歹,被一家门口的大红衣服吓跑了。到了另一处,又被灯光吓得抱头鼠窜。于是人们掌握了“年”怕声音,怕红色,怕火光的三个弱点。所以人们过春节的时候就再也不会看到“年”了。

三十儿晚上吃完饭以后,我们就一起去姥姥家楼下放鞭炮。记得当时爸爸给我们买了很多,有在地上开的,有在天上开的,还有儿童鞭炮等……记得当时我和表妹一人拿了两根粉色的仙女棒她把自己当成小公主一样,却遭到我的吐槽说她太幼稚,我的弟弟和表弟一人拿了一根蓝色的仙女棒跑来跑去,把自己当英雄一样在打怪兽。当时妈妈问我们:“你们知道过春节为什么要放鞭炮吗?”我们四个都用最快的速度说出了答案:“是因为要吓走‘年’这个怪兽!”妈妈笑着点头说我们聪明。这时,买鞭炮的爸爸说道:“放鞭炮啊,有着辞旧迎新之说,寓意是对新的'一年的美好向往。”我们几个在那里津津有味地听着。也都明白了这些知识。

通过这次放鞭炮,我们都明白了很多知识,希望我自己在新的一年里学业有成!

家乡的风俗作文六年级下册(精选篇14)

我们平时在家过的风俗大多是包饺子、吃年夜饭、守岁、贴春联儿、走亲访友,今天我不是介绍往常的风俗,而是几句家乡的风俗。

我妈的家乡我的老家,江苏一个城市—海安。每到该贺喜的日子都会请一支舞队来跳这种舞,叫海安花鼓。

海安花鼓”在海安的流传,可以追溯到明代的嘉靖年间。《明斋真识·广陵韵事》有“花鼓传来三十年,而变者屡矣,始以男、继以女,始以日、继以夜,始以乡野、继以镇市,始以村俗民氓、继以纨裤子弟”的记载。在我小时候一有表演,妈妈就会提起这句话,使它印在我的脑子里。

海安花鼓”和苏北地区的“牵驴花鼓”、苏南地区的“渔篮花鼓”、“洛子花鼓”一样,在明代以前,都属于歌舞戏曲表演。

一次亲戚60岁的`宴席上请来一只舞队,正跳着火热时,大嗓门的姨姥姥拍了拍我的肩:“你是不是在学舞蹈吗,来一段。”声音迅速地传到了亲戚们的耳朵中。各个儿都在那里起哄,我被逼无奈上了台。左手拿着鼓,我右手拿着鼓槌,跟着音乐的旋律舞动着。

我家乡的风俗是我心中缺一不可的文化。

家乡的风俗作文六年级下册(精选篇15)

春节是一个美好的日子,在这一天里,亲朋好友。都尽量从外地赶回来吃团圆饭,全家有说有笑,其乐融融。

当然,少不了美食,你瞧,桌上摆满了菜,丰盛的菜,还没开始吃,弟弟妹妹早已忍不住,口水直流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都有哪些菜呢?油煎的两面金黄的水饺,还有白花花捞的水饺,鸡鸭鱼肉都有,色香味俱全,看起来很超级好吃,大人们叫我们吃,我们就像几天没吃东西似的.,大口大口的吃起来。

最开心的是收到压岁钱了,看着大笔大笔的钱在我们手上,十分开心,自然会想到怎么花。我猜想,每一个小孩收到了压岁钱,此时他们应该也是开心的吧。

大过年的一定要玩鞭炮,最简单的鞭炮是就是摔倒不需要火,摔在地上就能响,而且声音很大,趁别人不注意摔别人脚下,看到别人吓了—跳,特别搞笑。还有烟花称仙女棒,可好玩了,点燃了就像仙女的魔法棒。五彩缤纷,星光四射,五彩斑斓。

新年就是快乐的,人们对新年充满了憧憬,寄托着新的希望,让我们平平安安更上一层楼。

440842